第二十五章莫家堡(1/2)
黑沉沉的夜中,马芸大胆地注视着刘若风的暗影,心里十分激动。她想:“风哥对我真好!真希望他能一辈子这样守护着自己,有了他,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不知他在想什么?他会在乎我这张难看的脸吗?”
刘若风注意到,马芸没有入睡,她的眼眸一闪一闪的,象是天上的星星。他想:“芸妹的眼睛真美!若能永远这样伴在她身边,必定是一件愉快的事。她的……她的脸是怎么给弄成这样的?要是……要是王红玉那张脸长在芸妹身上,那一定是人间绝品!不过,面貌只是一个表象,心灵才是最重要的。想想那个红玉小姐,似乎少了些内在的东西啊……唉,我想这些问题作什么,香绫,香绫她还在家等着我呢!”
马芸闭上眼,传出均匀的呼吸。刘若风煽着扇,瞌睡来时,头猛一低,又醒了,仍然坚持。直至过了夜半,凉风透进来,刘若风才停下为马芸煽扇,倒在草席上睡去。
白天,马芸坐着指点刘若风临敌应变的机巧,督促着他练习。
过了五天,马芸的伤势已愈。两人商议下一步做什么。马芸提出,这样找若水不是办法,人单力孤,须找人帮忙;她准备回师门一趟,一是回去看看师父师娘,二是让师门中人留意若水的消息。
刘若风想要一同前往,被马芸婉拒,说是,她们那里不欢迎外人进入。刘若风想:“她的师门岂不是和百花谷一个样吗?江湖中人,怎么全都是一些怪怪的规矩?”刘若风决定先赶往绵州姨父家,让姨父请江湖朋友帮忙寻找若水妹妹,另外,他还有一层考虑,他想到蜀中拜拜昭烈先帝。
结了帐,两人拉着手出小镇,走出好远,约了在绵州相见,依依惜别。
刘若风往西,翻过大巴山脉,穿过川东丘陵,进入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
不止一日,到了成都。但见店铺林立,市面上也很繁荣,只是街道窄小,屋宇也不如京师洛阳气派;而且闲散人等甚众,操着五花八门的口音,估计是从外地涌来的流民。
刘若风一路询问,直奔汉昭烈庙。
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昭烈庙,冷冷清清。进得庙内大殿,并不见香火缭绕,先帝和诸葛丞相、关张众将的塑像已经色彩脱落,有的还缺了胳膊少了腿;门窗破旧,墙角、梁柱间挂满蛛网。
刘若风鼻子一阵发酸,跪在地下叩了三个响头,上了两柱香,心里真是万般滋味儿,难以言表。
悄悄揩了泪水,刘若风出了正殿,四处转了一圈。许多地方放着篾席、被褥、碗筷之类,有的地方竟垒起土灶,有些角落里,屎尿味儿臭不可闻。想来是一些流民将这里当做安乐窝了!刘若风只看到几个老人孩子,其他人可能是出去找食或讨食去了吧。
想当年,先帝白手起家,而能三分天下,当可算一世英豪;而如今,只落得香火无继、庙堂鼠窜的悲凉境地!自己身为刘氏子孙,却无力改变什么。心酸之余,刘若风对功业名位的看法,也有了些变化。
刘若风怀着伤感之情离了成都。看着广阔的原野上那金黄色的重重稻浪,小河边、村落旁的青青竹林,枝叶浓密的成片桑树,让刘若风觉得祖先的伟业已是那么遥远,甚至产生了瞬间的迷失:“我为什么会走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我要到哪里去?我究竟想要做什么?”
过了绵州,一日午后,刘若风来到了姨父的莫家堡。
远远望去,莫家堡占地宽广,外面围着高大的墙体,尤如一个城堡。刘若风到了东门,见墙外还有一条丈余宽的水沟,吊桥高挂着。
从父母的口里,刘若风只约略知道,姨父是武林世家,也是川西一带的豪族,但没想到,竟是这般宏大的规模和严密的防范,甚至超过刘若风见到的某些县城。
刘若风对着墙头喊话:“烦请哪位大哥通报莫堡主,侄儿刘若风求见!”
上面有人应道:“好,你先等着!”
刘若风等了近半个时辰,才见墙头放下吊桥,一个人高喝:“刘公子请进!”
刘若风走过去,吊桥随之收起。
进入堡内,一名堡丁过来为他引路。碎石铺成的道路纵横,青瓦房屋交错。但见老人在树荫下乘凉,小孩在四处奔跑;诺大的青石场子上,上百名青年在操演武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