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一心化明月(1/2)
刘智光说完这一通话,看天色将到午时,便也自行离开了,说是有一炉兵器即将开炉,并邀请林正扬去观看,林正扬谢绝了刘智光的好意,只说来日方长,其实林正扬心底有些疑惑。
林正扬并未去过很多国家,平时出门办事,大多不出关中之地,就算是前次邀请二师叔江任云而踏足巴蜀地带,也还属大周地界,尤其川蜀之地,自汉已降,号称“天府之国”,比之关中还富庶的地方,刘智光所说的那种赤地千里的地方,他根本就未曾见过。
虽如此,他也遇到过劫道的抢匪和欺压良善的贼类,也偶尔闻之一些贪官污吏,但这些毕竟是极少数的,大多数百姓的生活,虽困苦一些,也都算安定。
对于刘智光所说的其他国家情况,林正扬不敢说全然没有听说过,但知道也是很少,也没有他说的那么严重。
百姓过的困苦不堪,修道之人能做些什么呢?是帮工,还是供养?亦或执掌国器,泽被众生?但自古以来都很少听到有修道之人参与天下的竞逐。何以如此呢?
就近坐在山梁上,远望着苍莽的大地,林正扬仍然在琢磨,想起花灵儿,她一个丹成期的修士,应该可以把这些事情说清楚,便问道:“灵儿姐姐,刚才刘老说的话,你觉得他说的对么?”
“这刘智光居心叵测,今日的这一番话,要我看,纯粹是为了乱你的道心,你以后最好还是离他远一点。”花灵儿首先警告了一下林正扬,接着凝思了一会道:“这个该怎么说呢?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故事,也许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很好的把这件事情说清楚。”花灵儿问道。
林正扬疑惑的问道:“什么故事?”
“子贡赎奴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知道,据说春秋时期,鲁国有法,鲁人为臣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已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这个故事和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林正扬说道。
“你既然听过这个故事,那么另外一个子路的故事,你肯定也是知道的。”
林正扬点点头,道:“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这两个故事,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救人,一件遭到了孔子的批评,另外一件却遭到孔子的表扬,为何同样都是为了救人,差别如此之大呢?”花灵儿循循善诱的问道。
林正扬回答道:“当然是子路的做法对,而子贡的做法不对了,子路是以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为准则,而子贡只以自己的道德标准行事,而他的道德标准太高,有很多人都达不到。”
“我再问你,子贡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些?”花灵儿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