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末江南风 > 第九章 文化新风(中)

第九章 文化新风(中)(1/2)

目录
好书推荐: 赤血狂骑 道最玄 逍遥丐仙 异度元素 东汉末年有剑仙 上士闻道 紫灵王 一个大学生的官场之始末 迈克战略 昆仑武道

纸张的出现,刘基就有很多后续事情可为.首先,刘基督促设计院加快、加大活字印刷术的研究;其次,办起了《丹阳周报》;最后,开始各类书籍的印刷工作。

活字印刷术的研究在纸张初步研制成功时,设计院就已经在刘基提醒下,上马了该项目。鲁会确是这时代优秀的工匠大师,刘基关于活字印刷术的要求和要点告知鲁会后,前后三个月,成熟的活字印刷机就研制成功了。这时期的工匠们,有时不差技术能力,差得只是一点就通的思路。

有了活字印刷机,《丹阳周报》随即问世。刘繇应刘基所请,成立了以张昭为副主编,自己挂名主编的丹阳报社。刘基随即写了篇《文章标点符号之我见》的文章,刊登在《丹阳周报》上,再次引起世人关注。“标点符号”是刘基来到这时代就想去改变的,以前时机不成熟,文章无法广泛普及,如今有了纸张,这些都将改变。

在《文章标点符号之我见》一文中,刘基详细介绍了标点符号的用途,接着对其意义进行了论证。同样一句话,因为断句的不同,有时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特别是前人伟大的思想、观念,因没有合理断句,被一些夫子误解或有意曲解,如代代传承,将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文章最后,还特别强调,有学识的大家、大师,应该承担起自己文士的义务和责任,用“标点符号”对前人著作进行合理断句,并附以注解,造福后世子孙。

紧接着,在人们还没完全从《标点符号》一文中缓过神来,刘基在《丹阳周报》第二期报纸上,推出了《论各种分工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一文。文中,刘基从务农、行商、工匠、士兵、仍至官员各工种产生的来历开始说起。接着谈到社会要运行下去,各种分工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最后,以圣人孔子的话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隐射人性本相同,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后天习惯、分工不同而已。

接着,刘基又推出《真理越辩越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导大家探讨前人经验、观点、观念。刘基在《丹阳周报》上,连续三期推出三篇重磅文章,影响之广,影响之大,即是刘基所希望的,也是刘基未料到的。刘基在前后三篇文章中,没有卖弄华丽的辞藻、词汇,只有前世大学里写毕业论文时的严谨态度,用大量事实、数据说话,朴实、简洁的文字结构,深入浅出的阐明出自己的观点。

《丹阳周报》开版,一连三篇刘基的文章,既为《周报》打开了市场,也为文坛注入了一股清风。只是这风来得猛了点,有点暴风骤雨的感觉。

春秋战国,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时代。如今,汉末时期,也有点小春秋的意味。战火纷飞依旧,文山学海依旧,思想有多远,文字就走多远。这里面,有着刘基“蝴蝶的翅膀”在煽动。

然而,刘基在推出这三篇文章后,消停了。大家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探讨,有许多观点需要质疑刘基,十三岁的刘基被置于风口浪尖上。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掉庙。《丹阳周报》不见刘基的文章、观点,不少士子、学子就纷纷动身前往丹阳,或解惑、或求学、或质疑、或刁难……一时,丹阳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丹阳《周报》成了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丹阳如同“学术胜地”,迎来四方学子。以至丹阳乡学、丹阳报社不得不派兵把守。

士子、学子的到来,还未做他想,首先是为丹阳的繁华而惊叹,被丹阳百姓的富足、安定而震撼。于是丹阳《新政》又被人们挖掘出来。如此优厚的土地政策,税赋前所未有的低;如此优越的商业条件,城门税都取消了,以至各诸侯都不能相信此等税赋怎能养活政府和军队,派出各自的间谍来此打探。当然,知道消息的平民百姓,商户巧匠也纷纷到丹阳谋生,能人志士也无不为丹阳所吸引。豫州闲居的李通、徐州流浪的张辽、黄巾余部廖化等,此时皆先后投奔在刘繇门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