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武道仙道(1/2)
出了唐家堡,没有教习们的监督,李玄懈怠了不少。
虽然他在每天中午仍会修炼一个时辰的内功,但在清晨,就仅仅是演练几遍外功招式了。
这两年来,李玄已经将三招筑基武学和唐门招式嵌合完毕,不论是刀法还是散手都已经演练的手熟,在三十六式刀法与二十五路散手各自的衔接节点中可以转换使出筑基招式。现在的他并不想继续枯燥、繁复的练习了,于是就只是每天清晨耍上三四遍,不至于手生罢了。
这个时间很短,即便李玄小心谨慎,不让其他人发现自己的招数中夹杂着不一样的传承,也不过一刻钟就练完了。
之后他就会收刀出门。
其他人看他不思进取,也没有去说他的,想着他既然自甘堕落,那自己日后倒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也是乐见其成。
李玄清晨出门,是出去踩点的。
每到歇班时间,他就会出门在这县城中逛上一逛。为了不耗费玩乐的时间,他便在清晨去找寻那些娱乐场所的地点。
他们这些护卫每月会发放二两银子的工钱。
二两银子虽然不多,但若没有大的开销也足够让他们在城里找一些感兴趣的乐子玩耍几天了。李玄虽然要打造飞刀,但因要藏在腰间,数量不多,只打造了十二把,所以仍有闲钱玩耍。
只是在这种落后的古典社会里,人们的日常娱乐活动不过是戏曲、杂耍、博弈、乐舞等等。在这些娱乐活动中,对于李玄来说,是几乎都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他唯一有些兴趣的,也只有听听评书了。
大成王朝武风昌盛,但大部分人的武学资质平平无奇,苦练一辈子也未必能成一个武功高手。在这种情况下,心情难免有些自闭。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发泄,多数人的选择是去听一场武侠评书,将自己代入那武侠故事中的主角,仗剑江湖、鲜衣怒马、知己满天下、红颜遍四海,人生都圆满了。
因此,以说书为生的艺人们写出了大量的武侠话本。他们不仅在茶馆、客栈之类的地方说书,甚至还有专门的书场,很是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在青云茶馆里,同样也有这么一位说书先生。
青云茶馆的说书先生姓雷,他年纪已有八十余岁,比青云茶馆的掌柜唐文生还要大上十多岁,但也是自小习武强身,武功虽然不高,却仍是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青云茶馆虽然空间不小,他的声音仍能清楚的传到茶馆门口。
因此李玄在门神时间里,也会竖起耳朵听里面传出来的评书故事。而在隔天的空闲时间,他就会去其他的茶馆或是书场听上一听。
李玄发现这里的评书话本虽然多,但故事套路同质化非常严重。而客人们呢,对于已成俗套的故事情节也大都熟悉。于是客人们的观赏角度就不在于故事的高峰或是转折,而在于说书先生的功力。只有能将情节说的生动有趣,客人们才会不吝打赏。如果说的无趣,客人们也就会将注意力放在棋盘、斗蟋蟀之类的闲趣上,偶尔扔几个铜板罢了。
不过李玄倒不是去听故事爽点的,而是在这些说书先生的武侠话本中,找寻他感兴趣的线索。
通过说书先生的武侠故事,李玄知道了一些在唐门中没听过的东西。
比如,武者之间的区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