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请求(1/2)
伊凡现在头还疼,昨天被阿呆他们灌了不少酒,他以前不抽烟,不喝酒,尽管这的酒度数不高,但是胜在量多,香醇可口,喝过后腹中滚滚热流流动,人都被烫的晕晕的,不过他这一年来酒量有了长足进步.在院里打一趟太极拳,以前伊凡也没练过其他拳,就是太极都忘了,要不是他修道已经到了观光阶段,许多以前都忘了的东西,都记起来了,他还真不会太极拳。
当然伊凡现在打的太极拳只是一个架子而已,现在人学太极也没学到拳理,拳意,也没心法,就涂个健身,伊凡现在要练太极,也就是从零开始,尽管知道原理,但是全身发力,运劲,运气都要自己从头摸索。道家有太极,无极而太极,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
修真当要明道,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子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物万事,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和阴阳之理。伊凡练太极就是以自身以感天地太极之理,以此为基,以寻己道。
国人都以太极专长是以弱胜强,久而久之用太极的人就成了弱者的象征,到现代太极拳都成老人拳了,实在是时代的悲哀。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二字,就是至于极限,无有匹敌之意,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卷之退藏于心。所以太极拳是无所匹敌的拳法,带有无所匹敌的拳意,以势压人,以力服人,借力而发力。
虽然没有正确的打法,但是一趟太极拳打下来,还是浑身舒坦,在现代的他肯定是打不出这样效果的。伊凡现在打太极拳,心中默念太极之意,身随意走,怎么舒服怎么打,以前的姿势也多有调整,打一次就是一次对天地的感悟,练起拳来调动全身精气,滚滚热流在身体中流转,浑身舒坦,昨天的酒气没几下就散去,直到从太极意念之中醒来,伊凡才收功,出了一身汗,进屋冲了个凉水澡,换身新衣服,准备出门。
特别是要村里的物资储存已经不多,需要到集市去换取物品,补充所需。伊凡到这个世界这么长时间还没出过村子,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就村子里的人知道的那么一点点,不过这个村里的人也太封闭了,一点儿也不了解外面的情况,在这深山中,与野兽为伍,处处充满了危险,一开始他还以为这个世界到处都是以这样的部落存在的,后来听说外面不是这样的,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伊凡猜测这个世界社会生产力应该也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时生产力,衣食住行也应该很丰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自己住的这个村子还如此原始,除了必须品,一点儿娱乐项目都没,也不愿意搬离这个危险的山脉,其实是一种极不寻常的情况,不过伊凡对这个世界没有足够的了解,也不好妄加判断,只能说明这个村子本身的特殊性。再说就算有什么秘密,伊凡也不打算打探,村里的人很淳朴,待他也很真诚,人以诚待我,我以信取于人,这是他做事的原则。
不过伊凡真的想出去看看,所以出门要去找木老爹谈谈,让老爹答应他可以到集市逛逛,这个神秘的地方估计出去也不容易。村长家很好找的,就在村子中央,伊凡走在路上对这个村落的机构感叹,可以看出当初设计时,设计者很是用心,村子里房屋错落有致,好像排兵布阵,严谨而又有理可循,俨然出至兵家圣手,体现了村庄主人的不凡。拐过院落,看见村长家的大门,朱红色的大门,别有一番威严,这和华夏古时的习俗很像,大门前有石兽看守,伊凡对这个世界的异兽了解的不多,不过在第一看到这两个异兽时还是吃了一惊,这两尊石兽分明就是华夏古时神话描述的凶兽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和刺猬似的毛发,头上有角,雕刻的逼真异常,纤毫毕现,虽是石像,气势却盛,凶威凌凌,使人惊惧,恐怕也不是哪户平常人家都能用上的,或者敢用的。
村长家其实就是个小别墅放到现代,“吱呀”一声,大门缓缓打开,开门的是白,白就是老爹的儿子,一身书卷气,脸型稍长,又很均匀,脸色微白,是典型现代小白脸类型,那双眼神让人难忘,不锐利,却温文如玉,穿一身纶巾白衫,整个人显得温文尔雅,完全是一个华夏古时君子形象,骨子里散发着“学问”二字。
说实话,伊凡在村里还是很少看到白的,据村里人讲是到城里读书去了,可见这个世界也发展出了自己的人文历史。伊凡有点儿奇怪的就是每次都没看到白是从哪个方向过来的,其实这不是最奇怪的地方,最奇怪的是这个村子没有向外的路,鲁迅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是村子前后都没有路,这是他想不明白的地方。
“阿凡,今日怎有空到我家玩赏?”白微笑着说,语气温和,自有一番气质。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
君子如玉,想不到在现代都快以为是传话中的君子,在这个世界还能看到,古之君子,在现代早已把华夏的美德丢弃,年轻人崇洋媚外,学习国外的知识,不论精华糟粕,早忘记我华夏之传承,现代的学校学习外语居然比国文还要重要,不得不说是华夏文化的悲哀,不读书,君子何以出。
“Hi,白,我是来找村长的,有些事想要商量。”伊凡也笑着和白打招呼,到这一年了,现代的有些习惯他也没改,尽说些村人听不懂的话,说着白就让开,并引领伊凡进去,动作中都体现了儒林中的“礼”字,看来这个世界也发展出了和华夏差不多的儒家文化。
走进院子里面,还真是到了不同的世界,就像从原始走进了文明世界,花园,亭阁,小桥,流水,都反映了主人身份,品格。在白的带领下,走向了书房。
“和我走吧,爹现在应该在书房,我带你去。”白示意道。
跟着白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这个小型园林,伊凡在现代就喜欢读古书,对古代庭院也很向往,所以尽管不是第一次来,但还是认真品味古时人们的生活趣味,感受华夏祖先所创的文明精华。很快就到了书房,白敲了一下门,“爹,阿凡来找您。”
“进来吧。”低沉的声音从里面传来,白应声打开门,木老爹就坐在书案前,头发花白,手里捧着本书,不过伊凡自己不认识上面得字,伊凡才到这里时候,听村里的人讲话虽然口音不是相同,方言更是完全不明白,但总算还是听的还算明白,还以为这里的文字和自己世界的差不多,现实往往和自己想想的差很远,这里的文字,伊凡完全看不明白,像符文一样,但好像被简化了,文字中充满扭曲的线条,有些像古篆。
“小凡,找我有事吗?”老爹说话时态度温和,没有上位者的气息,但又让人有种信服感,说实话,伊凡认为村长就是管理一个城市都错错有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