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学(1/2)
太,至高无上之意,大,包容丰富之意,太学,表示了知识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学包容丰富知识的地方,所以各地学宫以大学命名,常州的大学学宫位于北宫东方,从王家到学宫乘马车,龙驹御风而行,车厢也是悬浮在空中,距离多远也就一会儿工夫就到。收藏*~网
时辰已是夜晚,学宫中任然灯火通明,如是拥有灵觉人就会看见整个学宫,有股柔和光芒笼罩着,照亮整个学宫上方,走进学宫就会感觉到浓浓的读书氛围,如走进光之海洋,圣洁的光芒渗透进整个灵魂,暖洋洋使人。这是整个学宫中学问者读书思考时散发出来的智慧之光,集众人之光才有能形成如此宏景。听说土族主城,轩辕城之中大学学宫光芒通天彻地,小孩沐浴其中,能早慧,拥有种种不可思议之神效。
白走进学宫中,左走,右绕,才到达儒学所在的院落,大学学宫中院落众多,也代表了学派众多,虽然土族以儒学为主,但是还有律学、书学、算学、墨学等等学派很受族人欢迎,虽然学派之间竞争激烈,但是规定新生只能入外舍习读,经公试、私试合格,参考平日行艺,各学派选择符合自己学派的新人进内舍。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校定皆达优等,为上等上舍生,即授学生。
学生分斋学习,每斋三十人,屋五间、炉亭一间为全斋阅览和会议处,设斋长、斋谕各一人,学成外出游历,增长见闻,等游历而归时觉得自己学问已经大成,接受口头答问,别以为这是简单的考试,这项考试最重创新,从学问中领悟自己的道理,通过后授学者头衔,而后就无可考了,都是个人发展。学宫中空的院落是让与游学之人居住,这是学者之间的礼仪,太学制定的规矩。
文豪书圣等称谓,不是大学所能授予的,那是要通过太学授予,这些人首先要在民间声明极盛,著书立传,将自己思想传播出去,知识觉悟觉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到达这等境界也不会在乎那些虚名,反而对于如何增加自己的学问感兴趣。所以历史中这么埋没的文豪书圣,过个好几年或者百年,再发掘出来,得到称号的也有很多例子。
儒院中设有七十二斋,白是一斋的斋主,进入院内,也没人阻拦,很快找到了院主房间。等到了老师这,白才觉得自己有点鲁莽了,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伊凡也不会跑了,自己也未征询过他的意见,就到了这边告诉老师,到时如果不是那有如何呢?
白现在又七上八下了,不过既然到了,就进去问问老师的意见也未尝不可。想到这就“咚咚”敲了两声门。
“进来。”纯厚的声音从门内传出。
白依言而入,看见老师跪坐在书桌前,阅读着《大荒经》,《大荒经》是一个风族的大学者,大学者也是一种称谓,这种人虽然没有重大文学著作,但对后世做学问贡献胜多,他游历大荒多处,将自己所看所思所想都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上,大荒有多大谁也不知道,多少崇山峻岭,多少海外天洲,穷极人之一生,也如管中窥豹,《大荒经》后人以他笔记为主在添加、删减、精修而成的著作。
“老师,学生来了。”学生是白的谦称,白现在也是学者,但在自己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白的老师也是一个消瘦的中年人,姓郑,名言之,他温文尔雅,从容不迫,一身白色长衫,面色红润,双手均匀纤细。
“是白啊,这么晚到此有何事?”看见自己得意门生过来,郑言之放下手中的书,问道。
“老师,学生归来时有一个同伴,姓伊,名凡,他学字疾快,一个时辰六、七字,如此惊艳之天赋,学生不敢误他,特来告知老师。”白现在反而镇定了,没有了在门前的乱七八糟的心思,就把问题交与自己的老师了。
“哦!”郑言之显然也有些吃惊,但还没到白那种目瞪口呆的程度,“就是此事让你心绪不宁?如此人才还是不要埋没的好,明日你可向他提起此事,问他愿是不愿到学宫中学习一二,如是愿意自是最好,如是不愿,我当亲自去游说一二。”
听着老师不疾不徐的讲出方案,白觉得自己待人处事还有待磨练,不过这件事总算解决了,也了了一件心事。
“还是老师思虑周全,学生今日急躁了。”白向郑言之行礼,准备告退。
“恩,要多多温习功课,修养生性。”郑言之最后嘱咐自己学生,眼中有关切之意。看着自己的这个学生,基本都很满意,就是缺少磨砺,这是急不来的。对于他口中的天才却不太放在心上,然而却也不能放弃,出众的天赋也是蹬向学问巅峰不可缺少的条件。
看出老师的关心,白心中感到踏实,出得门来,想想今日自己所做当要回去好好反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