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春风满小城(1/2)
“容易醉人红袖酒,最佳名世白衣诗。”
宋中吟罢诗句举杯一饮而尽,“赵兄,小碧小方多蒙你照料,我是感激不尽。”
赵喆哈哈大笑,道:“宋兄哪里有这么多的感谢,我当自己是他们的哥哥。”他放下酒杯,“现在两个美人在外面说话,我们又都不是白衣会做诗之人,不妨开诚布公的说话,无需客套,宋兄此来恐怕不仅仅是感谢我的吧?”
宋中鼓掌笑道:“好,我就喜欢与赵兄这样的人打交道,实不相瞒,我此次前来是想与赵兄合作的。”
“哦,但不知我们可有什么合作,如今你我虽同是知县,两县又是像邻,但全属于两国呀。”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也是初为知县也想做出一番成绩,见赵兄在城外建立的娱乐场所可以借举办比武大会之际得到大力宣传发展,心中着实羡慕,也想参与其中,我相信我入股的资金可以帮助贵县更加迅速的发展更多的娱乐设施,争取将这里建设成远近闻名的销金窟,成为赚钱的事业。”他说的非常认真。
赵喆也正色道:“这,倒不是不可以,但我赵喆虽然爱钱,却有一个原则,宋兄听后万勿见怪。我对叛国投敌者素来都是殊为不耻的,宋兄虽然在金国长大,但也应该知道这数十年的历史,父祖辈还不都是我大宋子民,怎能甘心为异族效力,而不胸怀故国呢?”
宋中脸色一变,“赵兄所言未尝不是没有道理,但赵兄可能不知,宋对于我家压迫残害深重,听说赵兄便是宗室子弟,我并无隐瞒我此生是万万不能为赵宋效力的,我的祖父就是宋江。”
赵喆点点头,“原来如此,宋兄乃是英雄后代,但请听我一言,就算不能归宋,也不能甘心为金效力,毕竟我广大百姓在金治下深受奴役,你就看你县百姓与我县百姓的生活水平就要差上许多,而且金国贵族何曾给过百姓平等的待遇,我们黄帝的后裔怎能成为底层的民族,我们素来以仁义宣讲,并不想奴役他人,但也不能为人所奴役!”
宋中也徒来豪气,“说得好,赵兄所言正合我心,我宋中今日不妨在赵兄面前坦言,我决不甘心久居金人人下,人生一世过眼云烟,眼下虽有短暂和平,但乱世也许转眼就到,我就要在这乱世中独创大业!”他的双眼放出夺目神采,“哪怕落得身首异处,又有何妨?”
赵喆也被他感染,“原来宋兄早有惊天之志,我实在佩服,既然宋兄对我如此信任看重,那我自然愿意让宋兄入股,也可让宋兄积累资金,早日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宋中笑道:“我入股对赵兄也是只有好处的,可以有后续的发展资金,而且我会向我县的富豪们大力推荐这个销金窟的,还可以在金国官场上做一些宣传,大人物们都是很有钱的,也乐得花钱消遣。”
赵喆与宋中相视一笑,击掌道:“那倒也是,今后我与宋兄就互通有无,互相帮助,若宋兄可以叱诧风云,莫要忘了小弟就是。”
过了一会儿,段小晴与小碧手拉着手进来,都是一脸灿烂的笑容。
赵喆问道:“你们两个聊什么呢,显得这么高兴?”
段小晴向宋中投去欣赏的目光,“当然是聊人家小碧的英俊表哥了,你以为会聊你这个其貌不扬的——”
小碧连忙摆手,“哪有这样。”
赵喆哈哈一笑,“这有什么,外表只不过是皮囊而已。”
宋中也笑了,却道:“不,不,外表其实还是很重要的,象我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不凡,自然会是美女们注目的焦点了,赵兄恐怕就要差上一点了。”
赵喆却手指宋中,道:“你们可都听到了,他可是自认风流呀,很没有安全感的。”
说到这里,大家都笑了,赵喆却发现小碧在偷偷的注意自己,心中居然有些慌乱,幸亏小晴没有注意——第二天,赵喆开堂理事问案。
自他开堂问案以来,过往多年积存的案件都被他快速处理,一点也不似以往的县令那么拖沓,深受百姓称颂,但是最近却一直没有什么案件诉讼,反倒让赵喆有些不习惯了,今天好不容易终于又有人前来打官司了,他怎能不神采奕奕,也把宋中拉上听审,“宋兄,且让你看看我这个天才县令是如何断案的吧。”
宋中微微一笑道:“赵兄有一点与我比较相似呀。”
“有何相似?”
“在别人的眼里恐怕我们都是狂妄之徒。”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这才是潇洒本色,宋兄请在屏风后安坐,听我升堂问案。”
“威——武——”
赵喆一拍惊堂木,“本官正式升堂,传原被告上堂!”他作出威严姿态,双目圆睁,天幸他的眼睛还不是很小,否则连这点官威恐怕都做不出来了。
原来却是本县一家富户的老爷很宠爱自己的妾侍,临终前留下遗嘱说将妾留给两个儿子平分,因此两个儿子觉得无法处理便上堂来让赵喆断清。
但见那女子不过二十多岁,生得的确是美丽动人,身着白衣,更显出脱俗气质,众多衙役都看得有些呆了。
赵喆心道无怪说食色性也,就连文明师爷都放下了读书人的矜持也目不转睛地盯住那名女子。
赵喆咳了一声,把众人的眼神唤回,“俗语说道父命不可相违,我想你们二人不可违背父亲遗言,想来你父真正的含义也是怕他身后这位姑娘无人照料,生活无着,我看不如这样吧,这位姑娘今后的生活就由你们兄弟二人共同奉养,若想再嫁你们也不得阻拦,你们可有意见。”他和颜悦色的说道。
二个年轻人都似乎不太情愿,其中一人言道:“回禀大人,她正值年轻芳华,我二人却正准备分家,而且又都尚未婚嫁,她住在哪家都不妥当,我以为我父当初既然那么宠爱于她,她理应为我父守节,请大人判令让她进入道观修行。”
“大人我也是这个意思。”另一人也连忙表态。
赵喆一怔,心中也有些为难,也暗自咒骂这两兄弟不是好东西,这妇人尚如此年轻就想送她去与青灯相伴。却见文明已有些气愤,于是变一拍惊堂木,“暂且退堂,尔等先行退下,待本县细细思量马上再做决定。”
众人一起退下之后,他便拉着文明一起到了屏风后商议,宋中笑道:“赵兄似乎有些为难了?”
文明怒道:“这兄弟二人真是可恨,岂不就是想逼着她去出家,如此一个年轻女子,若从此与青灯作伴,是多残酷的事情。”
赵喆叹道:“原来文先生也是怜香惜玉之人。”他忽然灵机一动,“若是文先生力所能及自然是想帮她了。”
文明立刻点头,“这是自然,还望大人帮帮这个女子。”
赵喆微微一笑,“这就好了,宋兄,且莫发笑,看我下面的表演。”
重新升堂,赵喆又猛拍惊堂木,让众人心里都是一凛,他望着那女子,“姑娘,我且问你,你可愿意入道观修行?”
那女子第一次开口,“不愿!”语气却异常坚决,一脸的坚毅之色。
“大人,此女子当年也是我父花钱买下的,虽然早已脱了奴婢的身份,但说起来让她为我父守节修行并不过分,怎能由她自己来决定?”
“大胆!”赵喆猛拍三下惊堂木,“她既然已经脱了奴婢的身份,就不要提成年老帐,说起来她是你父的妾侍,也可算是你们的长辈,她的去向岂能由你们兄弟指手画脚,听我判定!”
那兄弟二人被赵喆的威势吓倒,连忙低头不语。
“本官决定,你兄弟二人各出纹银两千两作为这位姑娘的生活费,从此她与你们再无相干,如此娇弱女子怎能与青灯长伴,亏你们想得出来,她年少芳华陪伴你父当得起你们的些许钱财,到时可由本官为她择一男子予以完婚,不致让她孤独一人无所依靠。”
这个判决可以说是出人意料,兄弟二人当时大叫道:“不公平,此女人乃我父当年买下,狐媚我父,有何功劳,如今我父升天她自应为我父守节,如今大人反要我们给他钱财与别的男人成亲岂不是滑稽?”
赵喆脸色一沉,“大胆,居然敢咆哮公堂,为什么女子就应该守节?我看你等完全没有了人性,——”
那女子猛然抬头,眼畔已有泪滴,“大人,我不要他们的钱,我只想要自由之身,当年我家从北方流落到此地,父母双亡我无奈卖身埋葬他们,现在我只想要自由的生活。”她的声音好坚决,“但我绝对不会为他们的父亲守节,我已付出了我的青春,虽然他对我还算不错,但我渴望新的生活。”
赵喆见她态度真挚心中不竞生出了敬重之意,看来这女子的人品可要远远超过了一般人,便顺水推舟地叹了口气,道:“也罢,既是4如此,我看他们兄弟可是满意了,这样吧,你二人合计拿出纹银千两给她安家,姑娘你也必须接受!退堂!”
那兄弟二人一听出的钱减少了四分之三也就不再申辩,反正也把这个累赘给送走了,也就言道:“我等遵从大老爷判决。”
这可真是一场失败的庭审,赵喆感觉有些灰头土脸,宋中果然笑得更加有滋味了,“今天倒真是很有意思。”
赵喆叹了口气,“我今天才发现原来我还不是无所不能的,我在本县无往不利的记录被打破了。”
宋中收起笑容,“其实赵兄处理得很不错了,要换了我,更是不如了。”
赵喆忽然笑道:“其实我原本是想让文先生娶她的,这么美丽的一个女子文先生一定不会反对。”
文明惊讶道:“不会吧?大人怎会想到我?”
赵喆正色道:“其实先生也不应该始终单身的,我觉得这个女子不仅拥有美丽而且很有个性的,是个理想的伴侣。”
“是吗?——”文明果真有些怅然若失。
正在此时,有衙役回报:“大人,方才那名女子求见。”
三人有些奇怪,赵喆哈哈一笑,“看来是来感谢本官的,请她进来。”
那女子进来之后,果然向着赵喆拜倒,“小女子唐月拜谢大人对我的维护,我很久没有感到过真正地关心了。”
赵喆连忙将她扶起,“哪里,我们这里的每个人都乃有正义感之人,怎能听任姑娘从此陷入困境,天地之间总还是有正气存在的。但不知姑娘今后有何打算?”
唐月微笑道:“我要留在本县,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画庄。”她的笑更让她的美丽显现,让三人更加对她有了亲切的感觉。
“姑娘真是让赵喆钦佩,我相信姑娘一定可以成功的,对了,文明先生乃是书画高手,相信他可以给你不少正确的意见。”
唐月转向文明,“文先生,那到时我可就要先生请教了。”
文明的目光异常热切,“姑娘一定不要客气,文明愿意效犬马之劳。”他忽然感觉心跳有些加快,看来赵喆说的不错,自己真的不应该孤独下去了,也许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没有想到,天下武林第一大派少林寺也派出了一名代表来参加这次大会,虽然虚无和尚在少林寺中只是第二辈的弟子,而且在江湖上也没有什么名气,但毕竟是少林的代表,当然受到了赵喆热情的招待。
一见虚无,段小晴就暗自发笑,这个虚无和尚三十出头的年纪,说话办事却感觉呆头呆脑,显得很木纳,丝毫没有少林和尚的气度。
赵喆设了素席来为虚无和尚接风,想来寺院的生活一定十分清苦,因为虚无吃的很香,甚至是有些狼吞虎咽了。
“大师可是第一次出寺行动?我一向未闻大师的侠名,想来是一直在寺中清修。”
虚无一怔,“正是如此,赵大人真乃聪慧之人,乃因我寺并不打算前来争夺这至尊令,我又从未出寺游历,因此才向方丈请了这个机会,算来我还从未在江湖上正式行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