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献俘京师(1/2)
为了振奋大汉子民的士气,武帝命令何同班师,并称自己将在建章宫接见出征将士,并在承天门接受万邦朝贺、检阅三军、接受献伏。ENxeI。O
何同告别了王恢,带领十万铁甲军押着大小三万余匈奴俘虏和各种战利品,高奏得胜凯歌,向京师进发。一路上,到处都是欢迎的人群,人们流着热泪箪食壶浆,迎接得胜的汉军。何同只得频频向众父老乡亲作揖,表示谢意。汉军士将一个个也扬眉吐气,毕竟七十多年了,一直受制于人,边境上白骨累累,却只落得个输币和亲的下场,人们能不对匈奴咬牙切齿吗?这回胜利了,人们能不兴高采烈吗?
何同的大军离长安还有30余里,只见前面的接官亭上,立着一排排执事,一个宫监飞马来宣:“何大人,请下马,陛下在前面迎接你得胜归来!”一闻此言,何同忙滚鞍下马,颤身问道:“王公公,真的是当今天子?”他久任黄门侍郞,对宫中的主要太监都很熟。但是他也清楚汉廷的规矩,皇帝一般不会亲自出城迎接臣子,只有当条侯平定七国,凯旋而归时,景帝才出城十里相迎,而武帝这回竟出迎三十里,这对自己是莫大的荣誉,对于出征将士也是莫大的荣誉。他回头叫过中军司马王章,“王司马,立即传令,大军原地待命,凡出征将士都尉以上的,都随本将军前去见驾。告诉大家,当今天子亲自郊迎我等,这是我等无上的光荣,大家一定要拿出精神来,不要给得胜之师丢脸。听到没有!”王章大声答应一声,就欢欢喜喜地传令去了!
何同带着偏副战将一百余员,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接官亭前。早有宣礼官大声赞礼:“车骑将军何同见驾啦!”何同忙率诸将俯伏在地,山呼万岁。
武帝这时也从亭内出来,只见他抢步上前,一把扶起了何同:“何卿,朕可把你盼来了,你远征在外,也没看到朕的加冕大典。今天,你得胜还朝,长了大汉的威风,我该怎样酬答你呢?我想,无论怎样封赏你都不为过。本来,礼仪司是让朕在建章宫接见你们,但朕想,有汉以来,只有何卿狠狠地教训了匈奴,就连高皇也受困白登山,将军之功旷古少有。我就亲自出来迎接爱卿了。”
“臣有何德能,受此殊荣,虽万死亦难报也!当年条候有安社稷之功,尚不能受此礼遇,何同何幸这至也!”何同眼含热泪说着,他身后的众将也都激动得哭了出来。
“众将军,条侯功在社稷,但其所敉平者,乃我家事也,胜与败,所失者皆为大汉子民。卿等冒矢石,摧强寇,捍卫家邦,拯救黎民,抗得是外侮。朕最恨得的是内乱,最不愿见得也是内乱,故朕以为卿得之功较条候又过也。朕也着画匠为何卿、王恢、张凯等参战将士画像,贡于太庙之中,望众将以此为范,为保家卫国、拓土开疆尽力而为!”武帝说得非常认真,他双目炯炯地注视着何同诸将。
“万岁英明!大汉幸甚、万民幸甚!”众将此时不知说什么好,只知道山呼万岁。
第三天辰时,汉武帝驾坐在承天门,接受他自登基以来第一次盛大的朝贺。大汉周边诸国也有不少家派来观礼的,那些国家的使节老早就被请到观礼台。他们已在前天向汉鸿胪寺递交了国书。计有乌孙、龟兹、身毒、安南、掸邦、遏粒、鲜罗、波斯等国。而匈奴也作为姻好之国,派了左相扎堆龙吉进京朝贺。另外还有一些西域小国和南越诸僚国的代表,共计大小五十余国。
观礼台下,是阵列整齐的大汉待阅军队,再往外围是京城内外百姓。会场四周旗帜飘扬,特别是代表大汉国旗的黄龙旗更是醒目,在高达十余丈的大纛上飘扬。因为此时的中国,都相信五德之说,秦以水德胜周之火德,而汉灭而立,自然就崇奉土德,取土克水之意。因此汉朝尚黄色,而刘邦自己说自己是斩蛇起义,蛇的形象在汉代已不在再受到尊崇,于是他就又改宗龙为图腾,因此,汉政权定黄龙旗为国旗,成为汉政权的象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