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黄龙帝国 > 第三节 白狼硝烟

第三节 白狼硝烟(1/2)

目录
好书推荐: 士杰1984作品集 乱世传奇 大宋沦亡录 悠悠帝王梦·翩翩美人影 纯洁医生 逃到异界当魔王 幻月苍穹 卡主义 网游之速魔天风 诛神洲

这时,细作来报,说匈奴龙廷发生大变故。enei。原来,曼顿单于之孙昆孙单于无缘无故地死在穹庐之中。其弟右谷蠡王白羊此时正在丁零部落狩猎,闻讯立即率军回到龙廷。而单于之子杨孟却先他一步自封福孙单于,而且派兵封锁通往龙廷的要隘。白羊大怒,一面命人去召左贤王,一面先期与福孙单于的军队在燕然山展开拉锯战。福孙单于下令由其弟朱严得弼为右谷蠡王,率领铁勒十部南下,会同乌恒诸军一同会剿白羊军。白羊传召丁零与诸羌军队与单于大军会战于三星原。结果白羊军因为诸羌军临阵倒戈而败退,白羊率军退守吉利关,同时飞召左贤王率军助战。对于内乱向来反感的左贤王非常犹豫。从感情上讲,他与右谷蠡王同宗,他是右谷蠡王的堂兄,但他从没有问鼎单于宝座的野心,因此也很昆孙单于的器重,他与白羊的关系也非常近,而且他与右谷蠡王的夫人都是来自丁零部落,因此他比较希望由右谷蠡王继承单于之位。从宗法关系和目前的实力上来说,当然昆孙之子继承单于之位也是顺理成章,而且杨孟也争取到匈奴大部分头人的支持,就连西域诸国都支持他。所以左贤王希望观望一段时间再说,当听到白羊在三星原战败的消息后,他突发奇想,与其支持战胜而骄的扬孟,但不如支持现在急等救援的白羊,患难之中见真情,白羊还是一个挺重情意的人的,这一点左贤王非常清楚。再说昆孙单于死得不明不白,万一是被扬孟等人谋弑,自己不就成了弑君的乱臣贼子了吗?虽然匈奴不太看重这些,不过一向谨慎的左贤王因为久与中原作战,对这方面的事也就有些在意,于是他毅然决定派人去和白羊联络。他的大军也连夜向长城一带撤退。

何同听了探子的报告后,更加有底,他一面命令代王相迅速出击,拦腰劫击越境的匈奴前锋,一面命令精选骑兵,连夜取道燕地,火速赶往长城口汇合,命令燕王相无论如何立即出击,阻挡匈奴大军撤出长城。同时他还飞檄右北平、太谷等地军民作好备战准备,以防匈奴大军从东北方向救援左贤王大军。一切安排妥当后,何同跨上了景帝赐给自己的玉花骢,打马扬鞭而去。

左贤王边走边纳闷,汉军这是怎么了,以前见了匈奴骑兵总是躲着走,今天却从多处出击,昨日前出代郡的粘答部已陷入重围,连一向骁勇的粘答将军都被汉军流矢射伤,好不容易从乱军中杀出来。“哎,看来,此次撤军凶多吉少,可是龙廷内部还在互相争斗,全然不顾汉军已经振作起来。这个何同听说是景帝的爱将,今天涉远来战,可见汉天子的决心。惟今之计,只有迅速撤出长城隘口,帮助白羊击败扬孟,恢复龙廷的秩序,然后再和汉军交战。嗯,只要我匈奴铁骑还在,大汉就没什么了不起的。”想到这,他急忙命令加快行军速度,迅速向长城隘口退去。

突然,前方传来厮杀之声。一名探子飞快来报:“王爷,前面发现汉军。从旗号上看,可能是防守燕国的汉军,大约有二万余人,他们凭借地形优势正从白狼山一带向我军杀来,前锋大将军赫连铁汉请问如何迎敌!”

“告诉铁汉将军,不可恋战,分兵据住两侧高地,用弓箭射前来搦战的敌人,迅速击退来犯汉军,不得有误!”左贤王急忙传令。探子飞也似的跑传令了。

赫连铁汉遵照左贤王的吩咐,将所部骑兵分作两股,向两侧高地冲去。可是万没想到,眼看就要冲上去了,却从山上滚下无数的大石和拒木,同时箭如飞蝗,冲在前面的匈奴骑士纷纷落马。原来,燕王相王恢在接到何同的军令后,立即调集燕国的军队向白狼山一带汇合,他认为白狼山是匈奴出关的必经之道,在此设伏,必可有效地狙击匈奴大军。他把燕**队分为三路,由国尉张苍率军屯驻在白狼山两翼的高地,防止匈奴拒守顽抗;一路由燕王世子刘直率军防守长城关隘;第三路由自己亲自指挥,正面迎击匈奴骑兵。

左贤王感到不妙,如果在此耽搁太久,何同的大军一定会抄近路赶到,那时腹背受敌,可就麻烦了。于是他忙传令让粘答将军代替赫连铁汉仰攻白狼山高地上的汉军,自己亲自指挥大军去冲垮汉军正面防线。赫连将军的白豹营负责防御后方辎重,他让人告诉赫连,把那些抢来的不便带走的东西一律毁掉,军队带好三天的粮食,轻装前进,准备翻越长城。于是,汉与匈奴间的一场大战就这样开始了。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匈奴骑兵,王恢笑着对身边的将军们说:“列位,我们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匈奴无端犯边境,杀我百姓,毁我家园,该是清算血债的时候了。诸位,本相与尔等约定,此处就是我王恢死节之所!尔等若有惧战的,可以现在就走,千万不要乱我军心。本相就此送别了,请回去时告诉皇帝,王恢誓不辱国!”

众将士一听,都攘臂大叫:“相国,我等生是汉臣,死是汉鬼,誓与鞑虏血战到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