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逻斯一战以及《天国》主角为什么是那个家伙(1/2)
怛逻斯(Talas)河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正是清代中国的西部疆界。怛逻斯城是唐时中亚的贸易市场、交通要冲和军事必争之地,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江布尔城附近。751年在唐帝国的西部边疆,唐朝和大食两大帝国一次小小的“碰撞”,却推动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步伐。被俘虏的唐人为西方带去了造纸术和火药,对于它的影响,马克思这样评述:“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
>天宝十年(751),因塔什干(中国史籍称“石国”)国王“无藩臣之礼”,安西节度史高仙芝奏请讨伐。在唐军兵临城下时,该国国王乞和。高仙芝一面伪与约和,一面派兵攻之,塔什干大败。破城后杀害老弱无辜,并将国王俘至长安杀死,激起西域各国愤怒。石国王子逃往波斯,请求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呼罗珊总督起兵报仇。不久西域各国与大食结成联军,与高仙芝再战于怛逻斯,高仙芝军大败,被俘两万。这些战俘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到阿拉伯,进而传到欧洲,对文明的传播和世界进步起了重大作用。许多战俘被带到大食各地,他们亲身体验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和伊斯兰教义,沟通了唐与大食之间的了解。特别是杜环回国后著《经行记》一书(原书已佚),从《通典》引文来看,所记相当准确,是关于伊斯兰教教义的最早汉文记录,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这就是我最早的创意来源。因此,所设定的最初主角是杜环。
>杜环中国唐代旅行家。又称杜还。襄阳郡(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唐天宝十年(751)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过了近十年俘虏生活。后来他旅游了非洲埃及等国。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杜佑的《通典》(801年成书)引用此书。有1500余字保留至今。《经行记》是中国最早记载伊斯兰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的古籍.还记录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