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捎信(1/2)
中平二年。
寒风挟裹着鹅毛大雪,扑扑簌簌的落满了京师大地。低沉的天空数日阴暗,不见放晴,仿佛预示了这一年中土大地上黯淡的前景。洛阳的名士才子们,在沉闷的年节过后,借着着拜亲访友的幌子重新开始了勾勾搭搭的彼此吹捧,纨绔子弟们则重新开始了飞鹰斗狗纸醉金迷的浪荡生活。在洛阳城盘亘了数日的凉州汉阳名士阎忠谢绝了车骑将军皇甫嵩和数名洛阳旧友的挽留,执意要带着仆从返回凉州汉阳。皇甫郦亲手将一件厚实的黑色大氅披在了他在身上,同时郑重其事的请他转交三封写在白绢之上的信笺。
“能偷看么?”阎忠觉得皇甫郦这般年纪,应该不认识凉州的任何人。但是看他这般郑重其事托付自己,却是不由得生了好奇之心。
皇甫郦不敢把希望寄托在阎忠的操守上,他也压根不相信阎忠这种有野心和**的人能够有什么了不起的操守,所以他很光棍的说:“先生非寻常人也,郦心中只有敬慕,无有一言可瞒先生。先生若是有兴趣,但看无妨。”实际上他想说的的是,你是一个不要脸的人,我拿你毫无办法,你在路上偷看,我还能拦得住你不成?所以你也不必假惺惺的问我了,想看就看个痛快吧!
阎忠的目光在皇甫郦身上逡巡良久,终于确定了这年轻人是一个和自己一样不肯安分的人,这才爽朗大笑着踏上了返程的马车。
“且看来日吧。”皇甫郦望着他的背影在风雪中渐渐隐成了一枚黑点儿,这才低声嘟囔了一句。
而就在他嘀咕的同时,阎忠已经忍耐不住好奇心的揭开了第一封白绢。第一封白绢的接收人是凉州金城人阎行。阎忠思索了半晌,终于确定这个人不是自己的族人,自己也不曾听说过这个人,这才继续去读白绢之上的内容。
“素闻弟少勇武,以健名闻达乡里,郦常不以为然,只因井蛙不知湖海之大也。郦七岁时,有道灵光从天灵盖喷出来,八岁时就有一身横练的筋骨,人皆赞是百年一见的练武奇才,如果有一天让郦打通任督二脉,郦必将飞龙上天……弟要勤奋苦练,力取十年之后,在郦面前坚持一个回合后再被打飞,谨记之!兄,洛阳皇甫郦拜上。”
阎忠掩上白绢,倒吸了一口冷气。皇甫郦小小年纪,脸皮之厚竟如此出奇。这么明显的一封挑衅书送上门去,他到底想要干什么?羞辱一个千里之外的少年有什么意义?少年心性,皆是血气方刚,这少年若真是个勇武有力兼脾气暴躁的,只怕见了信后立刻就要暴跳如雷,然后跨刀骑马,一路杀奔洛阳城……难道,皇甫郦的本意就是让一个精擅武学的少年千里迢迢自己去投奔他?
阎忠点点头,慢慢肯定了这个猜测。那金城人阎行莫说还是少年郎,就算是壮年绝世高手,一旦入了槐里侯府,再想逃出来也势必登天。皇甫郦那家伙一肚子心思,强留住他只怕不是甚么难事。不过皇甫郦终究也是少年心性,招揽亡命之徒有何用?一个人的武艺再高,在这乱世里又能翻腾出多么大的浪花?浑身都是铁,也捻不了几根钉子。这天下,想要有所改变,最终还要是要看文臣谋士的本领。
阎忠愣了一会儿,打开第二封信。第二封信写给凉州汉阳长史盖勋。盖勋此人,阎忠却是熟识。他本是敦煌广至人,家中世代都是二千石的大官,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出任汉阳郡的长史。后来北地羌胡侵扰陇右,破城之后生擒了他,却因为敬他义勇,又将他放回汉阳。阎忠捻着胡须,有些想不明白,皇甫郦为何会给此人写信?他怀着无比的疑惑,向信上望去。
“敦煌元固公,深明大义,公私分明,不以私废公,不徇私误国,巍巍乎君子也。郦与叔父槐里侯虽远在千里之外,殷殷牵挂于公,不敢或忘。四夷八蛮之害,甚于洪水猛兽。若无公等志士百战镇之,则神州6沉,中原沦陷之日不远矣。郦不才,愿与公等大贤共筑我大汉脊梁。然才疏学浅,纸上谈兵,只恐不堪重负。公廉明刚正,深明大义,为我神州山河稳固,必不吝以蛮夷虚实告知,不吝以兵法韬略教之。郦千里之外,礼恭敬谢。”
“这小子,真是无耻之极!”阎忠瞠目结舌,在信中,皇甫郦先打着车骑将军皇甫嵩的旗号以国家民族大义将盖勋捧到一个高山仰止的位置上,然后便厚着脸皮索取人家数年抗击蛮夷民族的心血所得,压根就没有给人家拒绝的余地。这般年纪,便推断人心人性,心思如此深沉,长大之后那还了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