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故国如风(2/2)
天才蒙蒙亮,刘源所在的一屯人马就出城了。辅军几乎所有的马都变成肥料了,只有前面的屯长.都伯还有马骑;辅军就是乡兵,本就战力不强,如今都变成步军,要想杀回塞内,可有点难度。
一个叫魏六子的精瘦汉子回头问魏强:“二哥,你说咱能杀回老家吗?”
魏强因为武艺不错,又有一把子力气,就做了伍长,还有魏山,李金;五个人都一个村的,当然是魏家峪。
魏强望望前面的屯长.都伯,嘴里小声说道:“屯长说了,二将军就在不远处接应,应该没问题吧。”
这话儿就连他自己都不大信,二将军就一千人马,要能过来接应,何必等到现在。
“到时候,大家多留个心眼,勿要分开,遇到敌人就试图夺马。”
魏强小声说话,大家频频点头,既然征战在外,就早已把脑袋别在腰带上了,该死该活天注定,十八年后又一条好汉。
“嘘!监军过来了,噤声。”
魏六子捂着嘴急急的小声喊叫。
监军就是督战队,不单这时节拿着鞭子来回抽人;一旦上阵,他们更是催命鬼,稍一迟疑就一刀砍了。
出城就往西北而去,前面可绕道建昌,这可是出入塞外官路,大家就是从这方向杀来的。
东方已现肚白,前行的人依稀可见自己的身影;大家向西北行,当然把晨曦留在身后。
嗖嗖的冷风,席卷四野的草木,哗啦啦好像有无数人埋伏在地上草丛里,在四处窜动,远方,还有野狼的呼嚎。
大家好在都是初春出来的,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脏污,却还能挡寒。今儿是八月十三,就是塞外辽西,怎的还没有冷到极处。
可大家心冷,莫名的担心使得身子直颤,牙齿咬的嘎吱响。刘源最小,又是其中最单薄的,所以他哆嗦的最厉害。
他害怕因为他刚来,这年代的惨烈叫他十足害怕。这十五岁的刘源一场伤风感冒加烧,昏去醒来就呆,其实是换了个灵魂。
因为,这年代,他实在不熟,三国虽然叫人很期待,可冷丁来到古战场,你要是不怕才是灼灼怪事。陌生的环境,惨烈的战斗,都是没有丝毫经历的,叫他如何不害怕。
还不敢随便问,只有装呆装傻,慢慢的了解身边的环境。
所以,他很少说话;大家都以为他病没好利落,也就没啥子怀疑的。
七千步军的脚步声,渐渐把黑夜惊散,晨曦把他们的影子在逐渐缩短。
突然,前面左中右三面,都传来大地轰鸣的声音,就像闷雷,由远及近的滚滚而来。
“有敌袭,列队!”
督军的监军喊着,各个屯长.都伯也喊着,急急的整理着队列;刀盾兵四周列队在前,长枪兵或戟兵半跪在后面的地上,再后就是弓箭兵弩兵。这是步兵野外抗击骑兵的唯一方略。
刘源这一屯都是弓箭兵,配箭支一壶二十支。
一万多乡兵,经过七个月的消耗,如今只剩下不到七千了;好在久经沙场战阵,次序不乱,一刻钟的光景,大概就摆好阵势了。
刘源的弓是梨木做的一石弓,虽然脑子了有模糊的原来主人的记忆,知道如何拉弓射箭,但心儿可是带着前世的记忆的。
这场面,没趴下就算他心脏很大了。三面各有千骑杀来,见到步军已经摆好阵势,也不着急冲锋,就在弓箭的射程外面,兀傲喊着呼叫;手里犀利的弯刀,在晨阳的映射下,好像无数只魔兽的眼睛,带着慑人的妖艳,在风中呼啸。
“呜呜呜!”无论七千大汉步军,还是来袭的乌桓族的骑兵,队列里都呜呜的鸣叫着号角。如泣如诉,依稀远方亲人的呼唤。
刘源手里握着弓箭,紧张的都流汗了,可他竟然没有一丝感觉,透过四面人影错开的缝隙,依稀可见外面的乌桓族骑兵在游荡。
为什么不进攻?刘源不懂,更不敢问,后面的督战队正拿着屠刀阴狠的瞄着战场上的每一个人。
“呜!呜呜!!”
前面的乌桓族骑兵的号角一长两短,接着就见他们都动了;还是没有冲向步军方阵,而是迂回到东南而去。
步军方阵也只有跟着转身,然后就见到耀眼的阳光直射而来,几乎睁不开眼睛。
原来,他们要背着阳光进攻!而步军方阵已经被阳光遮迷的眼睛!不免有些儿惊乱了。
紧接着,就见一个千人骑兵跑到约两千米远的地方开始转身,慢慢的向步军方阵杀来,一点点的加,乌桓族骑兵几乎就生活在马上,对战马何时加,何时把马提到极限,几乎就是本能。
而另外两千铁骑,却在游动,这不过是辅军,城里还有三千大汉突骑兵,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当然,不远处,野鸟惊鸣,飞翔盘旋林空,显然,还有暗中埋伏的乌桓族铁骑。
这年代,三千幽州突骑兵,对付一万乌桓族铁骑,绝对不落下风。所以不可能就这三千铁骑就敢上来对阵。
七千辅军是诱饵,这三千乌桓族铁骑又何尝不是诱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