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横跨大洋的联手(2/2)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开放的,关起门来搞发展是自欺欺人的想法。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的东西才能强大。
带着中国的橄榄枝,驻美公使黄遵宪和美国洛克菲勒家族进行了秘密接触,接着在洛克菲勒家族的引荐下,黄遵宪和美国其他金融家族和工业家族进行了接触和交流。
最后双方达成了秘密协定,美国钢铁公司,军火公司,纺织品公司,汽车公司等在中国直隶和山东境内联合办厂,中方控股,美国公司以技术入股。同时作为回报,中国给予美方片面最优惠国待遇。
于是美温彻斯特公司在中国山东建立了中美联合军火制造厂,就是鲁中南兵工厂和胶中兵工厂。铁路方面,美国铁路大王杰姆斯*希尔投入百分中四十的资金,清户部银行投入百分之百分之五十的资金,民间集资后投入百分之十资金筹建胶济铁路。预计建成后中方每年收购回百分之五的股权,收购价格每年提高百分之二。
于是一队队打着中立旗号的美国商队自由的出入山东和直隶。同时一批批留学生和一支支考察队伍在中美联合组建的船队公司的护送下进入美国,对美国农业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
小陈部署有进化的引进试种美国的优秀农业种子,引进美国农业机械如播种机等,联合建立农械制造厂。
在这面小陈加强同美国的合作时,东北局面进一步恶化了。1899年1月11日,日本出兵越过鸭绿江,侵入我国东北,辽东我军指挥官尹欢派出了抗敌先遣支队与日本人接火,伤亡上千人。
同时在东南方面,刘光才已经顺利接任闽浙总督。同时,福建的各口岸被他的人马接防,福建海关除日租界外全部纳入小陈控制下的海关署系统中。
同时李鸿章承受了前所未有的高压,英国人此时忙于镇压南非的民族解放运动,调不出兵马来,在上海代表英军的是印度军队。而被打跑了的德法残兵败将和德法后续援军都进驻上海等地。
面对列强的高压,李鸿章在江苏搞了半独立,除了承认清廷中央的领导外,不再向朝廷纳饷,不再执行朝廷的任何变法命令。
面对沙俄军队和日本军队源源不断的攻入东北的局面,小陈提出了全民皆兵的号召。参谋本部在东北提出了“主力部队地方化,地方部队群众化。”提出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的战略方针。提出来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淹没侵略者的口号,,同时朝廷倾力支援东北战场。
与此同时小陈提出来民族自强的原则,提出了全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援东北的口号。各省向心力空前增强,朝廷中枢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都显著提高。迫于舆论和人民的强大压力,整个东南无人敢和外国人达成谅解。
李鸿章空前孤立,遂通电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