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行路难,多歧路(1/2)
话说陈入梅作为钦差大臣,河南道大总管率军追击袁世凯部来到河南,到了河南,袁世凯是一路狂奔,而陈入梅表现得相当淡定,不急不缓,带着当时机动能力最强的鹰翼军玩起了老牛拉车,连斥候骑兵也不派了,开始磨洋工。
鹰翼军野战骑兵营副营长刘才为此大惑不解,问陈入梅“将军将重兵,行千里,追讨叛逆在此,为何徐徐前进,至于不能知敌踪迹。"
陈入梅回到道:“兵者,诡道也。”刘才不懂的是,战争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骑兵不同于步兵,在机动能力强的同时,也更加依赖后勤补给,兵要吃粮,马要喂草。况且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在河南推行变法,将中原纳入变法的轨道上来。
然而在直隶顺风顺水的事没有了,陈入梅在河南遇到了一系列麻烦。
他的先锋部队来到淇县时,根本没有人接应。
他本人也在先锋部队中,当他在马上进入淇县时,沿路的百姓是丝毫不以为意,卖馒头的接着卖馒头,卖包子的继续卖包子.吃糖饼的继续吃糖饼。当他走入县衙时,捕快们拦住了他,他自报了身份,见到了淇县的县令。
淇县县令身高大概一米六左右,胡子拉碴,辫子有4o多厘米,脸上全是皱纹,在堆上了谄媚的笑容后皱纹更加明显了。他热情的抱着手,对陈入梅说:“不知大总管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大总管见谅了。”
陈入梅挺着他那永远笔直的腰板说:“哪里哪里,陈某一介武夫,大人不必多礼。”
那个淇县县令笑着对陈入梅说:"闻知大人一路讨逆前来,鞍马劳顿,下官略备薄酒,还请大人赏光。"
陈入梅说:“哪里哪里,县官大人不必客气,赏光是一定的。(咳咳)不过,在下这数千精锐,不知道大人如何安排。”
县令说:"营房吗,早就准备好了,还请大人到酒宴上赏光。”
当晚鹰翼军夜宿淇县,第二天拂晓,惨剧生了。
上百匹战马口吐白沫,倒地而亡。陈入梅勃然大怒,找来了县官仵作和马夫,最后认定是有人蓄意在马儿喝的水中投毒。
陈入梅当下那个恼怒,捕快们和鹰翼军情报站展开调查,最后证实是一位捕快干的,那个捕快已经逃逸。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在这边鹰翼军遭遇暗算的同时,北上赴任的陈宝箴也是命运多舛。在进入河南境内时,一场阴谋生了。
在陈宝箴一行走到许昌时,突然从旁边转出一个彪形大汉向陈宝箴的马车扔出了炸弹,轰,一声巨响,7名卫士当场殉国,一弹片在陈宝箴的脖子上擦出了一道血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