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拾柒章 数学大战 (上)(1/2)
“怎么样?”范含指着这个图案问蓝蓝。
“不怎么样。”蓝蓝回答。
范含刚开完会,有点无聊,就找张纸随手设计feee的标志。
现在的feee,就是用“feee”这四个字母的无衬线粗体当作标志。简单是简单,不过看着不爽。其实这也没什么,许多西装革履的正经企业都是这种样子,顶多字体换换,加点装饰性线条什么的,就比如ibm。不过,毕竟feee是娱乐公司,标志还是活泼一点好。
原来国内联想就张罗着换商标,因为“legend”在国外几乎都被注册过了,最终传出的消息是,花了好几m的人民币,改成“lenovo”。范含对于这个新词没什么感觉,听说词源是古代什么文字的一个什么词,反正知道很有道理就是了。看着最终的结果,倒是很眼馋,不就是挑种字体写一遍么,这种好事为什么不落到我头上?把那些钱只要分我一点点就成啊……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三十秒搞定。
痛定思痛,所以这次feee最初的标志就是由范含亲自动手,一分钱没花。字体选用“helvetica”,一种流行的无衬线字体。这款字体最早是由maxmiedinger于1957年在瑞士的哈斯铸造厂设计的,这个字体的名称来源于“helvetia”,就是瑞士的拉丁语名字。后来施坦颇铸造厂买下原始字体,发展成一整套字体族,六十年代传到美国,至今仍然应用很广。
正因为如此,到现在范含打算弄个真正的图案,当然也首选自己动手。
连续画了好几个都被蓝蓝否决。
范含并没有美术天赋,也没经过平面设计的训练,画出来的东西当然惨不忍睹。“横平竖直”根本就是奢望。被嘲笑了几次之后,决定只用正方形和圆,有了直尺和圆规,再画不好,找条地缝钻进去算了。
其实这么干也说得过去,毕竟feee的头一批游戏就是方块,第二批就是泡泡龙。如此说来,方方圆圆,也算是尊重传统。
第一稿,外面是个正方形,里面一个内切圆。
“不好,”蓝蓝评价,“中间太空。”
“那就把圆缩小一点。”范含重新画,“现在比例合适了吧?”
“呃……合适倒是合适,”蓝蓝说,“就是看着有点不舒服。”
“是啊……”听蓝蓝这么一说,范含也觉得有点不对劲。
这不是日本国旗么?!
“枪毙!”范含顺手打了一个叉子,绝对不可能用这个图。
那就换一下,第二稿,外边是个圆,里面一个内接正方形。
“不好,”蓝蓝评价,“还是中间太空。”
范含把正方形缩小了一点。
“这是个铜钱呀?!”这次没等问,蓝蓝就直接说了。
“是啊……”范含同意,然后顺手在正方形的上下左右写上四个字:“范、含、通、宝”。
“太狂了吧,”蓝蓝说,“竟敢把自己的名字当年号。”
“谁说这是年号了?”范含狡辩,“别忘了feee的全称可是‘范含电子娱乐设备公司’,这是‘厂号’。”
“行啊,”蓝蓝说,“有本事你就这么拿出去。”
“可不敢,”范含回答,“别人该以为我是开银行的,要不然怎么这么崇拜孔方兄?”
“只有中国的银行才会用铜钱当标志吧。”蓝蓝说,“圆形方孔的好像只有中国以前的硬币。”
“嗯,”范含承认,然后问蓝蓝,“对了,你知道孔方最近怎么样了?”
“最近不知道,”蓝蓝说,“几个月以前我还知道一点。”
“还是听你的那些记者朋友说的?”范含问,“那时候他怎么样了?”
“嗯,”蓝蓝说,“据说混得挺惨。”
“为什么?”范含很奇怪,“难道说……因为那次转播?”
“是啊,”蓝蓝说,“回去之后就被观众们指责职业道德太差,不让嘉宾说话。”
“难道电视台一直都没澄清么?”范含问。
“后来澄清了,电视台也帮着孔方说话。”蓝蓝说,“嘉宾愿意说,就让他说,这叫礼貌。”
“这不结了,”范含说,“然后呢?”
“然后舆论就变了,”蓝蓝说,“观众们开始指责孔方职业水准太差,身为解说员,转播比赛的时候居然说不过嘉宾。”
“……”范含无言以对,“最后结果怎么样了?”
“他辞职了,”蓝蓝说,“就算留在电视台,以后也只能干点后台戴耳机的工作了。”
“咳……”范含叹气,“这么说来应该是我把他害了。”
“知道就好。”蓝蓝说,“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哎?”范含问蓝蓝,“咱们的游戏机有出口么?”
“有啊?”蓝蓝说,“上回日本人还来打官司呢,你忘了?”
“啊,对。”范含想起来了,“有没有出口到东南亚的?让不让出口?”
“好像还没有,”蓝蓝说,“不过,只要不是共产党国家就不管。”
“那行,”范含说,“跟孔方联系一下,让他当东南亚的总代理。”
“东南亚么?”蓝蓝犹豫了一下,“也包括印尼?”
“嗯。”范含也犹豫了一下,“仅仅理论上包括而已,就是忽略他们直接的订单。但是如果他们想从周边国家买了之后运回去,也不用特意拦着。”
这样可以吧,范含想,现在走私的成本也不高,与其让印尼人自己走私赚钱,不如让“周边国家”赚了。不过,那些“仅限新加坡销售”的游戏机,到了印尼之后,就算坏掉,自己也当然没有义务去管。
-------
“能搞定么?”范含问汤姆,某个前仙童工程师。
“能。”汤姆回答。
一个晶体管,一个电容,这就是范含理解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原理。和内行一说就得,估计这个道理早就有人知道了,只不过一直都没造出产品而已。
刚睡醒午觉,汤姆就过来了,造好了。
确实是“一个晶体管,一个电容”,火柴盒大小,只能存取一位。
“哦?这么快?”范含挺奇怪。
“又不是集成电路,”旁边的另一个工程师说,“我们拿烙铁焊的。”
这个工程师也是仙童出身,叫杰瑞,小个子,和人高马大的汤姆搭档多年。
“看来挺容易啊?”范含问,“下回多造几位。”
“那就不一样了,”汤姆说,“那怕就两位,也得考虑同步、寻址什么的,附加的电路可就多多了。”
“嗯……”范含开始琢磨,“先去设计吧,我最终要的东西是集成电路,当内存用。”
“行,”杰瑞说,“不知道您的目标是什么,我是说,集成到什么地步算作成功?成本要求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