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用意(1/2)
姜儒的话虽有夸大的成分,但也是实情,近年来国库入不敷出已是常态。
尤其是今年天灾**又多,各地的收成比往年还低,但支出却比往年还高,两相对比,中间的亏空更大。
梁仁宗眉心皱得死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偌大一个大梁竟连士兵的武器钱都凑不出来,真是天大的笑话。
晋王瞧了瞧梁仁宗的神色,又站出来继续道:“皇上,就算依奉尚书所言拨款铸武器,这一套流程下来,少说也得月余,一个月时间,足够叛军攻破长州、星州等地府衙,甚至占据这些州府,进而扩大他们的势力。依臣看,平叛之事刻不容缓,还是及早平息东南的****为上策!”
晋王的神色极为诚恳,这番说辞也有理有据,而且言语之间没有一点私心。
其余的大臣也跟着附和,请求皇帝早日出兵平叛。
局势瞬间一面倒,奉安面上掠过一抹慌乱,他当然知道现铸武器来不及了,这不是话还没说完吗?但被晋王这么一打岔,皇帝完全不给他多言的机会了。
“晋王所言甚是,不过奉尚书的担忧也不是没道理。依朕看,不如折中一下,让禁军燕山前卫左东虎校尉带一千精锐速速赶往东南,协同清河卫、长州卫平乱!”
这个结果比奉安预料的好多了,他没想到还能这样峰回路转。虽然皇帝只批了一千人,不过禁军是军中精锐,配置最好、待遇最好,精兵悍将,有他们加入,要拿下那些手无寸铁的农民,应不是难事。
朝臣们大多也如此想,齐齐高呼:“皇上圣明!”
自己的意见头一回得到如此多大臣的赞赏,梁仁宗心中满意极了,再一想到那个还未出生的孩子,他更是觉得前途光明一片。
梁仁宗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洛嫔,准确的说是看看洛嫔肚子里的孩子,这个给他带来好运与希望的孩子。
反正今天的事也讨论得差不多了,于是,他干脆大手一挥道:“散朝!”
退朝后,大臣们鱼贯而出,顾容稍稍落后一些,刚下台阶就被后头小跑着而来的奉尚书追上了。
奉尚书不顾四周还有不少大臣在,他当着众人的面重重地给顾容行了一礼:“顾世子高义,奉安感激不尽!”
顾容有些不大适应奉尚书如此正式又客气的感谢,忙伸手扶起他道:“尚书大人客气了,这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话虽如此,但雪中送炭的却唯独顾容一人。奉尚书仍旧用感激的眼神看着顾容,等大臣们都走得差不多了,他们俩才缓缓沿着大理石铺就的小道,往宫门口而去。
路上,奉尚书再度表达了对顾容的感激:“老夫替清河卫、长州卫的将士谢谢顾世子!”
顾容被他这客气的态度弄得很不好意思,未免奉尚书继续提及此事,他只好岔开话题:“奉大人觉得一千禁军真能平乱吗?”
奉尚书一怔,扫了一眼前方保持着不短距离的引路太监,小声道:“顾世子可是不放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