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采花贼(1/2)
满桂见宾客其乐融融,一高兴就喊酒楼拿最大的斛来,要与众位好好喝上一场。贾瑛本来有点担心,不过尝了尝这年代的酒后,担心也就放下了。号称这店里最烈的酒,度数也就和红酒差不多。当下也就放开了心和诸位好好喝起来。不出所料,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席间各位真正还能坐着喝酒的不过也就两三个了。
众人都感叹贾瑛海量的同时,也再次有感贾瑛的豪爽。这年头读书人很少能和他们武人尿到一个壶里的。贾瑛以前做公务员时练出来的酒量和察言观色都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很快就和所有人称兄道弟起来。
在和这些下级军官的谈话中,贾瑛了解到了一些大明朝中的基本情况,上层的不行,眼前这些人也就知道一些基本大概。但是和这些人的谈话却让贾瑛知道了很多大明军队的现状。
果然如他所料的,此时的大明军队虽还没到崇祯后期的腐朽不堪,但却也是败相已露。各军都有不同程度的吃空饷和贪污现象生,至于军械装备以次充好,各级军官以权谋私、任人唯亲那就更是家常便饭了。甚至有更不像话的,那就是连杀良冒功都是经常为之。
贾瑛又试探了下众人对鞑子的态度,此间大多数人都是对鞑子恨之入骨,但是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担忧。军事败坏虽然已是不争事实,但是从席间众人的态度来看,此时的大明军队还没有对后金有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至少这里的几个将军还是坚信后金并不会对大明产生多大的威胁。
广宁之战以后,虽然明朝对后金的战略主动权已经失去,但是明朝军队对后金其实还是有好几个能够反败为胜的时机。从广宁之战到后来关宁大捷期间正是这个绝好的机会产生的时候。这段时间,孙承宗节制辽东,对军队进行了很多改革并大量的提拔年轻将领。这些举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明九边军队的战斗力。并且在战略上摒弃消极防御改为积极防御,提出了关(山海关)宁(宁远)锦(锦州)防线建立的构思。而同一时期,努尔哈赤渐渐老迈,八旗军数年不征战,军生懈怠,此消彼长,这也最终导致了关宁大捷的产生。只是孙承宗能打仗但是却没有立过什么大战功,正应了同僚对他的评价——善战之人,无赫赫战功。最后反而因部下的小败而被阉党揪住了小辫子,只能含冤去职。也正是孙承宗的离职和续任者高第的无能,再加上皇太极登基后对八旗子弟的改革,最终使大明错失了第一个扳平比分的好机会。
有时候,漏夜读史,如风口纳凉,雾天望远,千般景象,万种无奈,唯有心知了。
见该套的话都套的差不多,众人也醉的差不多了。贾瑛便假装也多了,使劲劝最后一个还能说话不大舌头的满桂喝酒。武人本就心直,这时候更没有推却的道理,于是没过多久,席面上就已经没有坐着的人了。
于是,贾瑛假装跌跌撞撞的走到外间,招呼众亲兵家丁进来服侍自家老爷。很快,各人就被各自的亲兵扶了回去,当然也有抬回去的。
贾瑛也和福叔并已经喝的不知东南西北的阿旺回客栈。回去之后,贾瑛便让福叔将那几个白甲兵人头并甲胄一起托常七带给满桂。一番交往,贾瑛已经认定这满桂绝非等闲,他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自己预先买下个人情,日后都是路子。只要满桂真如历史上那样一路步步高升,那就是他在京城展的一大支柱。万一真回不去现代了,那就要做好在明朝长久生活的准备。
第二天一早贾瑛便起身了。没办法,这年头一没电视二没网络三没酒吧,贾瑛昨天回家后休息的时间其实算算也就**点,在现代正是黄金时间,可那会已经是夜深人静了。一夜睡好后我们的贾某人精神百倍,现在他最着急的就是赶紧去寺庙内把正经事办了。
于是才吃罢早饭,便带着福叔阿旺并几个护卫,换上便服骑马直奔寺庙而去。山海关边还有什么寺庙啊,除了孟姜女庙也就只剩下栖贤寺了。不过那时候不叫栖贤寺,叫栖霞寺,果然也如福叔说的,早已经被难民围满。
原来,山海关因为大量难民涌入,一时间吃食大量紧缺,朝廷的救济又还没到。城内虽然6续开了几个粥场,但又哪里能照顾的过来。这又是极冷的天气,城内几乎天天都要冻死许多人。这栖霞寺是佛门圣地,住持本着慈悲为怀,便也设了个不大的粥场,多少也能照顾救助几个难民。寺内还放一些寻常的药物,僧人也会尽量给难民提供一些帮助。栖霞寺每日辰时和申时分别放粥一次,故而每日早早就会有很多难民在此等候放粥。
贾瑛一干人等到栖霞寺门口时,已经快到放粥时间。门口几个僧人正在生火起锅,还有几个僧人拿着戒棍在一旁维持秩序,无数面带菜色的难民焦急的围着那几个大锅。
阿旺见难民已经把门完全堵住了,便带另外几个护卫要推开难民给贾瑛开道。开始难民很不情愿,但是看到几个护卫强壮的身体并半出鞘的刀子便纷纷让了开来。贾瑛走到寺庙门口时,已经有一位知客僧在那等候。
“施主从何而来?”知客僧当然一眼就看出贾瑛等人绝对不是来等粥的,当然从脸色来看,抢粥的可能性也不大。
“来庙里,自然是来烧香祈福咯,还能来干什么?”贾瑛反到觉的奇怪,这寺庙莫非还收门票么?
“施主有所不知,眼下非常时期,外面兵荒马乱,寺内也收容了很多难民。已经不方便烧香祈福了,施主还是过段时日再来吧。”知客僧这就要拒客门外。
“大师有所不知道,我家少爷是为父母祈福而来的。我等原就是关外之民,鞑子打来后,我们便举家迁至关内。谁了半路被鞑子追上,我家老爷和夫人都死在了鞑子手里,只有我们少爷和几个下人侥幸逃进了关。连日里我家少爷日夜思念父亲母亲,今日便是想来庙内为亡父亡母祈福。一片孝心,还望大师成全。”未带贾瑛开口,福叔便先将缘由说了出来。说完还递上一大锭银子,并道:
“我家少爷得知贵寺在此放粥,以救助难民,深感佛门慈悲。故愿意略尽绵力,还望大师不嫌人微力薄。”
不知道是真被孝心的作用还是银子的作用,贾瑛很快便如愿以偿进了寺庙。果然如那僧人所言,里头也满是难民。原来,一些较为富裕和较早逃进关的便有幸被寺庙收留,有钱的捐些钱财,没钱的就为寺里做些伙计,多少也算有了个遮风挡雨的容身之所,比起外间的挨饿受冻那就真是天上地下了。
寺内难民虽多,正堂大殿和其他各处焚香祷告之处倒也如往常一般庄严肃穆。此庙中原有百余僧人,如今又进了好几百难民,幸亏这寺庙地方本就很大,熙熙攘攘好几百人,倒也不显的十分拥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