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体面(1/2)
贾瑛此刻脑海中一片混沌,满脑子全是来自荣国府宁国府的疑问。一时间竟然呆呆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说些什么好。福叔见了,以为满桂此举冷落了少爷,连忙说道:“将军还有所不知道,我们少爷那才真个叫勇猛无双。那可是于鞑子马战对冲之时,砍翻了鞑子皇子的。那鞑子皇子可是让我家少爷砍掉了半只手掌呢。”
满桂听罢连忙回身对贾瑛再行一大礼,贾瑛此刻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只是条件反射般的回礼口称:哪里,哪里。
阿旺在一旁又道:“我家少爷那是智勇双全,可是十四岁就中了秀才的。咱们庄子里的人都说少爷是文曲星下凡,日后啊,定是那状元及第。”
这一次才是真的震动了众人,这个时代,世人心中有着对读书人至高无上的崇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的地位高高在上,明朝的制度又是文贵武轻,同品同级的文官要比武官高上一大截。大明武官地位一直到军事败坏到极点时候才显示出来,明末一个非常奇怪的特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无奈的特点。就是越是太平盛世,国力强盛,边疆安定,武官的地位越低。但是一到乱世将至,或者强敌侵扰,国家屡战屡败的时候,武将的地位反会越来越高。边事糜烂,武将地位反而是败仗吃的越多越高,只要他保留自己势力,那在朝中就永远有说话的地位。反正每次打败仗后拿来开刀的都是那些死战之后实力大损的人。所以到明朝后期,只要战争形势一有不对,很多手握重兵的武将先就会考虑撤退。其实倒不是贪生怕死,更多怕的是万一失去了手中的实力,那紧接着而来的就是文官集团的全力打压。明末文官的反攻倒算有时候比阉党还强悍,那是不但要你满门抄斩,还要你遗臭万年的。
在这个年代,只要科场扬名,那早晚有你做官的时候。文官的地位远高过武将,所以此时满桂等军汉对贾瑛的震惊和敬佩那是可想而知了。贾瑛十四岁就是秀才,那科场及第还不是早晚的事。满桂当下又一个大礼行来,急忙上前套近乎。由此可见满桂也绝对不是一个只靠悍勇搏杀的草原蛮子,此人也深得做人和为官之道。事实也是如此,悍勇之人关宁军中从不缺乏,可只有他被孙承宗看重,最后一路扶摇直上,到了总兵之职。一方面是满桂确实能打仗,另外一方面也是他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独到之处。否则,一个毫无根基之人,又不是军门世家,如何能做到镇守一方的大将?
此刻贾瑛也暂时从疑问中回过神来,加上他刚知道满桂时候打的主意就是先和这位未来的名将拉拉关系。于是两个各怀心思的人便开始互相吹嘘拍马,一会工夫就仿佛上辈子就认识一般熟络了。满桂尚在值守之际,不便久离岗位,两人便约好待满桂下班以后一起找地方喝酒长谈。贾瑛一众刚待转身,满桂忽的似乎想起点什么,唤过一名身边亲兵道:“你带贾公子去城内找处上好酒家安息”又回头对贾瑛说道:“广宁新败,关外大批百姓涌入。虽熊经略已经上奏朝廷安抚,无奈一时半会远水救不得近渴,现如今城内颇有些混乱。你们人生地不熟的多有不便,让我的亲兵陪你们去吧,也好有个照应。”贾瑛自然在此拜谢不提。
山海关虽说是个驻军的关卡,其实从内城来看,远不止外面看到的那般简单。山海关最多时候驻军有二十万,大量的军人驻扎,随之而来的就有商家和部队家眷。关外大片土地的伦丧,无数不愿意做亡国奴的,或者畏惧鞑子烧杀抢掠的百姓也纷纷迁居关内。山海关说是一道关,其实说是一座重兵防守城池更为准确。因为有大军驻守,加上朝廷极度重视这个大明北面的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其实在明末这个战乱的年代,这里反而相对来说是一个远离战乱之地。无数人口在这里繁衍生长,最后到崇祯末年,李自成大军逼近紫禁城,崇祯皇帝下令吴三桂弃守关宁防线回退北京城的时候,吴三桂大军一路上拖家带口足足五十余万。而也正是这五十余万人拖延了吴三桂的行军时间,当吴三桂靠近紫禁城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经景山自挂,遂了他君王死社稷的心愿。后世很多学者认为吴三桂是故意拖延时间不回救北京的,尤其是以阎崇年为的满学会成员。但是笔者这里认为以吴三桂当时和过后的态度来看,这点并不准确。吴三桂并不怕农民军,其实当时的情况大明军队害怕满清军队是真,但是对农民军不是。因为大明军队是无数次大败李自成,有几次甚至是打的李自成全军覆没,无耻的使出诈降招数的。从关宁防线到北京城,大军开动拖家带口的走,走上十几天都不为过。你非要说轻骑一日夜就能到我也没办法,但是你几千轻骑到了面对李自成几十万大军有什么用?吴三桂在得到弃守命令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开始行动了,无奈北京城陷落的太快。李自成四月二十一日过的居庸关,二十五号就打进了紫禁城。明王朝到那时候已经是病入膏肓,神仙束手了。
此时的三海关虽然还没有经过孙承宗、袁崇焕、吴三桂等多位位高权重之人多年经营。但也是几百年的历史,也颇有了一定规模,当面城门进入后走不多远,便出现了民宅街道,还有商铺、饭店、票号钱庄甚至妓院酒楼。这年月的驻军之地,远不如后世军区大院那般一尘不染,不过也算整齐干净。此时的大明王师还远没到精气神全无的地步,虽然广宁新败局势紧张军心不稳,但是也算能勉强维持着关内的治安和秩序。
只是最近几日关外大量难民涌入,有钱有势的如同贾瑛他们这样,当然不用担心食宿和安全。可是那无钱无势又背井离乡的可就怎一个惨字了得,沿着城内的老街过去,墙角无一例外的都围着难民。卖儿鬻女有,磕头乞讨有,甚至有的妇人当街一道布幔一围,半公开的就做起了皮肉生意。
那个满桂派来跟随贾瑛他们的亲兵名唤常七,五短身材,眼珠子高高鼓起。虽然一副尖嘴猴腮的样子看起来更像衙门里的衙役多一点,但是贾瑛还是从他那不时露出精光的眼神中看出了此人也绝不仅仅如他长相上一般世故。而福叔更是从常七满手的老茧中得知此人身手亦是不差。
这满桂看来也不光是个草原蛮子,福叔不禁暗道。
贾瑛一路看到哀鸿遍地,本就心有不忍,待他看到路旁一七八岁光景的小女孩一边大哭一边推着身旁早已不知是冻死还是饿死的爹娘尸体时,再也忍耐不住。在自己那世,这年岁的女孩子,本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可如今亦和自己一样失了爹娘,从此世间孤苦伶仃一个人。自己好歹还有福叔阿旺等几个忠心的护卫,还有本宗老爷这么一个大大的依靠,生计还是不愁的。可是这女孩子还有什么呢?
该死的鞑子!
想到这里,贾瑛不免心生怜悯。便止步下马,拿出随身的干粮袋向那小女孩走去。谁料还未走到小女孩跟前便被看出他意图的难民团团围住,更有甚至已经伸手来抢夺他的干粮袋,一时间弄的贾瑛不知如何是好。幸亏福叔等几个护卫及时赶上,哗啦一下抽出刀子驱赶起围住贾瑛的难民。在身带血污面露凶光的众多护卫面前,难民们惊慌失措的四散跑开。待贾瑛回头再寻找那女孩时,早已经不见了踪影,不知是被难民推挤到不知何处还是被哪个人贩子乘乱拐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