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会议偏离主题(1/2)
大少爷并不觉得自己回答的很全面,但不会有人穷追猛打纠缠下去。
第三个记者提问:“张总刚才鞠躬道歉很让人感动,但是事件发生了两个多小时,张总才赶到现场?这让我们这些在场的记者都认为,张总的道歉是在作秀。能不能解释一下?”
律师吹了吹麦克风,主动地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大家吧!这是一个很难让大家满意的问题,见仁见智吧!张氏家族不是一家企业,一个集团,张总每天都很忙,有时候两个小时前人在南方,两个小时后人就在北京了,所以,张总不能马上赶到现场也属正常。”
他绝对不会说大少爷刚飞回来,人家去机场一查,就查出你说假话了。他说,张总接到事发电话时,正与某市一位客户签合同,条件都谈好了,只等誊清合同就签字,但张总还是丢下笔就往回赶。大家都知道从某市赶回来需要三个小时的车程,可见张总赶得有多急。
他说:“鉴于商业机密,请大家原谅我不便透露那位客户的姓名。”
合情合理。
其实,更妙的还是这种直播的形式,场面有条不紊,几乎是一问一答,你满意不满意?你还有什么异议?都不能乱来,不能抢问,更不能凑到台前来质问。毕竟,观众都盯着,你记者的言行已经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你身后的媒体,你不能让你的媒体领导觉得你破坏了单位的形象,不能让观众觉得你太没素质。
大少爷的成竹在胸此是其一。当然,他必须表现出记者的提问每每都击中要害,几乎招架不住。
其二,记者的提问权掌握在主持人手里,一个问题完了,便会有无数位记者举手要求提问,于是,便由主持人决定谁发言。
律师说:“第二排哪位戴眼睛的。每一次他都举手,这次让他提问题。”
话音未落,便有人把麦克风送到他手里。
他托了托眼镜,先自报门户,然后,说:“刚才,张总说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动态,我试问,一个近十万人的企业怎么关注?有哪些方法?这会不会是一句空话?”
老墨说:“管理是有层次的,就像一座金字塔,如果,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员工,我想就会像刚才那么记者提出的问题,张氏家族的管理水平就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了。”
律师说:“铝材型企业主要以工序分部门,共有五个部门八大车间,各部门下面有若干办公室,各车间分白班晚班,又分若干班组,再往细分,还可以分各宿舍,我们将于各办公室、各班组、各宿舍为单位,加强对每一位员工的关注,每一班,下班前,都腾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召开班后会,给大家一个时间,轮流谈体会谈感受,一则及时发现一些人的思想动态,二则也让大家有一个宣泄的机会。能够及时把心里的不痛快宣泄出来,对解决心理压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大少爷说:“我还想到了一个办法,在生活区搞一批宣泄室,让大家有一个宣泄的地方,对谁有意见,心里窝火,就把谁的相片贴在模型上,任打任踢,包括我的相片,员工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怎么发泄就怎么发泄。老墨,你记住这件事,马上抓紧落实,不管花多少钱,都要在短期内完成。即时,我们再把在座各位请来,看看我们的宣泄室,试试打我踢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快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