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做炸药包(2/2)
曾今在上一世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听老师说过一个最大的谎话,说是古人因为不知道浮力的原理,所以认为钢铁不可能浮在水面上,才没有造出铁甲舰来!这完全是对自己和自己祖宗的智慧的侮辱!古人就是再笨,发洪水的时候什么铜盆呀,铁锅呀浮在水面上的现象总是见过的吧!虽然古人在解释自然现象的时候总有些不通的地方,但是对于现象本身的运用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可以说是在运用实践指导科学。至于说为什么没有铁甲舰,很简单的道理,生产成本!现在的赵成体会最深了,就像是他现在不能拿十分珍贵的铸铁来坐手榴弹一样,后面的朝代也不可能拿整个国家生产的钢铁来造一艘船吧!何况在没有大威力火炮出现,海战还是以跳帮为基础的时候,铁甲舰的实际意义也不是很大。
可能有人要说明朝的铁产量是很大的,可是请注意,那时指的铁,基本上都是铸铁,真正钢的产量是很可怜的。而就算是钢来坐船体,在耐腐蚀上都是很成问题,何况是铸铁,估计一个月就能锈穿掉!
当然,感叹归感叹,现在已是也解决不了这冶金的问题,如果要想办法来自己炼铁,只是要铸铁的话赵成是很有信心的,但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时间呀!要是等到秦军来的时候自己才解决了炼铁的问题,甚至还没有解决的话,那不等于是直接便宜了秦国人?
不过这也是急不来的事情,而且凭空的想要想起什么材料好用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后世的很多经验告诉赵成,这种事情,靠使劲去想是没有用的,往往一个不经意的灵感反而能够达到更加好的效果!现在还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真的,别的不说,现在赶紧的先把炸药包做好,晚些时候才好给大家掩饰火药为什么叫火药!
现在是没有棉花的时代,所以只有用麻布或者葛布来坐炸药包了。赵成知道各种各样的麻布即使在棉花和化纤横行的后世依然有自己的市场,而葛布就确实看不到踪影了,所以他可以简单的判断麻布的性能应该要好一些。
**包,当然还是要越紧密越好,所以赵成决定使用一层一层分别包裹的方法,麻布的选择也是从细到粗逐渐的变化。而且为了加强炸药包的强度,赵成在每裹一层麻布之后都要用麻绳缠绕捆绑一遍才继续包裹下一层,到最后整个炸药包简直捆得跟个粽子一般了。
当然,包裹和缠绕捆绑这种既费力气又靠技术的火,赵成是完成不了的,幸好这时在匠房,这种活计对于张叔他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很快的就完成了炸药包。
按照赵成的意思,**包的时候,最起码最里面的两层麻布应该都是要用油浸透的,只是眼前这个炸药包马上就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了,防潮这种事队它来说就显的不是那么重要了,不过以后如果还要在做的话,一定更要做好防潮处理的!想到防潮,赵成又不免想到而来沥青这个好东东,克莱登有时间的时候,真的好好的发展一下材料科学了!
赵成围着这个新鲜出炉的炸药包转了两三圈,真是越看越欢喜呀!当然,这麻布做出来的玩意,织染没有后世八路军叔叔们用棉布做的看着爽,但是想着它的威力,心里就有些乐不可支了!要是挨过了明年的这个坎,以后有机会多做些炸药包,看谁敢欺负咱!想想当年解放军用汽油桶做的大炮,发射的炸药包多厉害呀!咱倒是后也可以模仿模仿,是在不行,用投石机,用弩炮发射几个炸药包也行呀!
赵成是越看心里越是乐开了花,只可惜现在火药的生产还跟不上,不然,到时候也来个漫天都是炸药包在飞,看看秦军还能不能嚣张的起来!呵呵,到时候,这这炸药包一炸,就宣告新的时代来临了!
不过,这么大的炸药包,到时候让谁去点火呢?赵成自己肯定不想放过这样伟大的时刻,可是自己毕竟是才三岁的小孩呀,得用多长的引线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撤离呢?
啊!不对!赵成突然发现自己刚才之所以觉得这炸药包和八路军叔叔的相差那么大,可不光是因为使用了麻布的问题,而是因为自己居然忘掉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引线!
ps: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各位在看完书的时候,能够随便的发几个字的评论,让我也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