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回 王爷大锯(1/2)
第48回王爷大锯
给大锯开完齿后,二拐子把剔下来的料边,一片片的捡了起来。仔仔细细的包了起来。这些料边在他的眼里,绝对比金子还要值钱,不说价值连城,也是价值千金。后来他用这些破碎的边角料,按照王义豪所设计的后世特种兵匕首的样式,为自己打造了一把刀刃长180毫米,宽35毫米,刀柄长135毫米,单面刀刃,刀背上还带有一排锯齿锋利的匕首,成了令人羡慕的宝刀。
王义豪一面用平板锉为每个锯齿开着刃,一面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类似后世“磨剪子戗菜刀”的磨刀人使用的那种手摇砂轮的图纸。让二拐子有时间用木头作一个支架。
二拐子看了看图纸愉快的接受了这项第一机械装置的制造任务。
整个锯片做完了。可是如何在这坚硬的铁板上钻孔镶手柄呢?当然是用钻头转最快,钻头是有的,手电钻也是有。但没有电,一切都没用。
“这很容易!”二拐子很自信的说:“可把两端烧红,然后趁热在上面凿上几个孔方可。”
对于二拐子的方法的这个提议,王义豪马上否定掉,他告诉二拐子,这样加热凿眼是可以,但钢板加热后,内部的组织结构就会发生变化,经过火烧的部分就会变软,这样会影响整个锯片的强度。
办法王义豪是有的,他拿着一个10毫米的螺帽垫在了这条钢板的下面,用一根冲压子弹头的冲子,分别在锯片的两端冲了4个凹涡,然后把钢板翻过来,又用1号平板锉刀把锯条两端凸起的4个凸点锉平,这样凹点的底部就被锉出个小孔,小孔的周围也变薄,然后再冲一次冲子就穿透了钢板,然后用锉刀修整一下毛边,很快就加工出了4个直径8毫米的圆孔。用来镶能双手把握大锯的木柄了。
如此简单的方法也引起了二拐子这样的“老铁匠”极大的兴趣,他也拿出了自己那是T字形的铁锉,可是锉了几下,铁锉不但没有锉动锯片,反到给自己锉刀的锉齿给荡平了。这铁板的硬度远远的高于自己锉刀的硬度。
王义豪对于这个时代的锉刀也是颇感稀奇,他接过二拐子的锉刀看了看,锉刀的整体呈T字形,横是扁柱形手柄,手柄横长大约65毫米、竖柄长60毫米,锉身扁宽,一面平,另一面微鼓,都刻有锉齿,前端为方头。锉宽22毫米,长200毫米,有点象后世的半圆锉刀。只是材料不行。用它加工熟铁还行,要想加工后世的钢质材料那就勉为其难了。这个时代是不可能有能够制造锉刀的T12或T13碳素工具钢的。他失望的把锉刀交给了二拐子。
之后,王义豪又用钳子把开了刃的每一个锯齿分别的向左右掰出了2个多毫米。最后二拐子在这把被他称之为“王爷大锯”的两端各镶了一个一尺多长的梨木手柄,至此这把在后世人的眼里在普通不过的大锯全部完工了。
王义豪现在真切的感受到,即便你有后世的知识和技术,但在没有相应的材料和相应的加工手段和工具,要想干点什么是多么的艰难。没有鸡不可能有蛋,要想在做出超过这个时代的“利器”必须要先解决“鸡”的问题,只有先造出“鸡”才能下出相应的蛋来,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瞎扯“蛋”……
王义豪带着二拐子,抗着大锯,来到了部落营地——逸龙山庄,西山边上的一棵有直径有水缸那么粗的红松前,开始试验他们用了将近2天时间精心制造出来的“王爷大锯”。
王义豪没干过拉大锯这个活,但他看过农村里的木匠们拉大锯的样子。他和二拐子两人分别坐在大树的两侧,他学着二拐子的样子,两肩放平,两手放在锯柄上,端平锯梁
“嚓、嚓、嚓”锯条开始进入树干了。红松的木质软,好拉。“拉锯、拉锯,你来我去。”虽说简单,但真正拉好,也不是容易的事,主要是两个人拉锯和送锯用力适度要掌握好。好在这只是伐树,不是锯板,不存在跑不跑线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