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双赢的会谈(2/2)
看到这位出名的强硬派人物出场,唐敬尧两人也有些紧张,整理了一下衣襟,两人急切地站起身来行礼道:“鲍曼将军,您好。”由于鲍曼出身军伍,私底下其实更喜欢别人称他为“将军”,所以事先得到总统府相关人员提醒的唐敬尧两人,也顺从地按照这个规矩来称呼他。
似乎对两人的称呼非常满意,鲍曼原本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对两人回礼道:“唐先生,蒋先生,请坐。”三人再次坐下之后,随同鲍曼前来的一些日耳曼政府要员才分别按秩序坐下。照唐敬尧的介绍,这些人里面有日耳曼国防部部长比德林列,日耳曼海军部部长塔纳特,以及一些相关的军政人员。
作为主人,鲍曼首先开口道:“两位这次代表华星共和国来购买潜艇的事情,我们已经和国防部做出了协商,原则上,我们对华星共和国提出的意见是赞成的,只是对于矿产开采技术和设备的问题,双方一直存在着争议,这次邀请两位过来,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商谈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西方人还真是直接。”蒋希文听了鲍曼的开场白,心里暗自腹诽。不过这次前来,主事的人是唐敬尧,所以他暂时还不用开口。
身旁的唐敬尧思考了片刻,将话题绕开:“我们这次来到贵国,不仅仅只是希望购买贵国的潜艇和相关技术,其实还希望两国能达成更多的双边合作意向,争取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矿业开采技术并不是什么保密性很强的高难技术,我相信只要我们国家下定决心,就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这一技术,之所以愿意和贵国协商这件事情,主要是出于我们两国之间共同的利益和长久的友谊,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之间合作的障碍,总统阁下,您应该明白,我们国家这次提出来的交换条件,对于贵国在西方的发展和壮大都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我希望总统阁下及在座各位能够再衡量一下,尽快建立我们之间这种和平共进的合作关系。”
这才是真正的政客!蒋希文从没见过唐敬尧面对面和人商谈国事,不过这短短一段话,他就能听出唐敬尧的水平来。这段话连哄带吓,避重就轻,将原本的主要目标潜艇说的轻描淡写,又把矿产开采技术说的可有可无,如此一来,日耳曼人的两大依凭都被他举重若轻的化解了。怪不得鲍曼要亲自出面,原来蒋希文还以为是鲍曼对华星共和国特别关注,如今看来,恐怕是比德林列已经招架不住,不得不让老大亲自出面压阵了。
鲍曼脸上也首次露出郑重的神色,心里对唐敬尧更是刮目相看,不过嘴上却不认输,而是依旧死硬地说到:“贵国的条件确实很诱人,不过贵国的胃口太大了,潜艇技术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五个国家能够完全掌握,我们愿意出让这项技术,本身已经表明了我们的诚意,贵国却还得寸进尺,把主意打到了矿产开采技术方面,难道这就是贵国说的共同进步?除了得到一定年份的矿石开采权,我看不到这份协议有任何可以使我国进步的地方,唐先生,你说呢?”
唐敬尧来之前对鲍曼所有可能的反应都做出了相应的对策,面对鲍曼的诘问,他显得不慌不忙,依然有条有理地说到:“据我所知,五十年前,贵国刚刚从封建王朝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成为了西方第六个资本主义国家。那时候的日耳曼帝国,人口只有一千九百多万,国土面积不过十七万多一点平方公里,资源匮乏,人民贫瘠。后来在贵国第一任总统凯宾斯基先生的带领下,贵国开始积极发展海外贸易,重视科学研究,二十年后,贵国打败罗斯帝国,从他们手里获得了中洲东部近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依靠这些殖民地资源,贵国在最近的三十年里经济突飞猛进,国力也是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十年前,贵国依靠先进的潜艇技术,彻底击败了格陵兰帝国对海上贸易的垄断地位,使日耳曼帝国一跃成为西方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到目前为止,日耳曼帝国拥有人口五千四百多万,国土面积已经达到三十点七万个平方,总统先生,不知道我有没有说错?”
听到唐敬尧对日耳曼帝国发展史如数家珍一般的娓娓道来,鲍曼和一众日耳曼军政要员心里都泛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这种感觉既充满了自豪,却又充满了不解和疑惑,这个华星共和国的代表如此抬高日耳曼帝国,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不等他们想个明白,唐敬尧又接着说到:“不过我这里还有另一组数据,各位肯定也会有兴趣听听。三十年前,日耳曼帝国刚刚夺得中洲大片的殖民地,那时候日耳曼国内经济开始高速发展,钢材等各行业的矿石原料需求也开始大幅度增加,二十年前,贵国每年需求的粗钢产量是1800万吨,十年前,这一数字上升到3700万吨,在今年,贵国的粗钢需求量预计会达到4400万吨左右,相比于二十年前,这一数据上涨了百分之二百四十四,可是二十年前,贵国加上殖民地的铁矿石产量是1500万吨,十年前,这一数据上涨为5600万吨,就在一年半前,贵国的铁矿石产量还曾经达到了差点创记录的7500万吨,可是今年,贵国的铁矿石产量只有区区1200万吨,即使相比于二十年前,这个数字也下滑了百分之三十三。对于这种情况,总统阁下认为会对贵国的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此言一出,满堂的日耳曼人顿时变了脸色,有人开始将略带敌意的目光投向蒋希文,要不是这个人拍出来的一部电影,西方怎么会掀起规模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的殖民地独立浪潮?要不是殖民地纷纷取得了独立,日耳曼帝国的资源产量落差怎么会如此巨大?不要怪西方的资本主义列强当初对蒋希文和中华星影业赶尽杀绝,他们砸的,可不止是人家吃饭的饭碗,还有人家御寒的棉衣。这样的打击到底有多重多深,也许不到二十年后,史书上就可以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了。
在这样详实而又直接的数据面前,即使是鲍曼,也显得有些词穷,他深拧着眉头思考了半天,才毅然地说到:“唐先生,请恕我直言,贵国的条件,还不能使天枰两边的砝码达到平衡,我们需要一些更强而有力的保证,使我们看到一个双赢的局面,才符合贵国和我国双方的利益均衡。”
唐敬尧暗自点了点头,西方人果然是利益至上的崇拜者,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就可以亮出自己的底限,并且**裸地提出要求。
不过针对这样的情况,他昨晚已经和蒋希文商量了很久,蒋希文提出的一些新颖的意见,至今还在他耳边环绕。听到鲍曼的话语,他稍一沉吟便回复道:“贵国的要求是合理的,不过既然是合作,就不能让我们任何一方单方面的付出,所以我有个建议,也许总统阁下会有兴趣。”鲍曼扬了扬眉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唐敬尧于是接着说到:“我国准备在沿海地区开放一些城市,作为我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试点区域,在这些地方,我们允许国外资本通过合资或者独资的方式,参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地方建设,并且如果外资企业是以合资的方式在当地开办工厂的话,我们还会有一定的税率上的优惠。由于这样的试点城市是第一次搞,所以我们一开始不会开放太多的区域,同样也不会对所有的国家开放,只有取得我们政府同意的国家所属的企业,才拥有资格进入这些城市。总统阁下,如果贵国点头的话,你们就将是第一个获得准入资格的国家。”
鲍曼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几个人,这几个人明显是他的智囊,接到鲍曼的示意后几人立即交头接耳的商量了一下,然后其中一个凑到鲍曼耳边说了几句,鲍曼这才转过头对唐敬尧说到:“我有几个问题,首先,我们的工厂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开办,贵国有什么优势能够让我们一定要选择这些城市;其次,贵国如何保证政策的稳定性,以使我们的企业能够获得长久和持续的利益;第三,贵国的内战还没有结束,联邦政府的未来并不确定,这种情况下,贵国如何能保证你们的诺言一定可以兑现?”
唐敬尧听到这番问话,脑袋一下子就有些转不过来了,他做事是属于深思熟虑类型的,这种人往往在有准备的情况下非常厉害,可以从容应付眼前的各种问题,可是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状况,他们就会显得有些慌张,缺乏急智。唐敬尧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以这次才把蒋希文叫过来,如今面对他无法应付的难题,他顺理成章地把目光投向了蒋希文。
蒋希文也没有客气,清了清喉咙,他不疾不徐地说到:“总统阁下,针对您的三个问题,我可以很轻易的给出解答。第一,华星共和国拥有全世界最广阔的国土面积,以及全世界最庞大的人口基数。我们国家有8亿人口,足足是日耳曼帝国的14倍之多,即使我们的消费能力只有日耳曼帝国的一半,相信总统阁下也能看到其中的利益;第二,这些地区我们既然拿出来作为试点,就不会轻易地更改它的基本政策,我们政府可以做出保证,这些地方的重大方针政策,在五十年以内都不会变更;至于第三点,我想总统阁下作为军人出身,对华星联邦目前的军事动乱会有一个很清晰的结论,南联盟政府已经失去了民心,只要我们在军事装备上能够和他们抗衡,他们落败是迟早的事情,总统阁下把这个问题放到第三位来问,不也是认为这件事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合作吗?”
鲍曼耐心地听完蒋希文的解释,一直到最后一句话结束,他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地笑容,右手在大腿上重重地一拍,鲍曼豪爽地站起身来说到:“蒋先生,唐先生,我想你们已经说服了我。接下来,两位可以和我们国防部的相关人员商谈协议的签署工作了!”
成功了?蒋希文和唐敬尧对视一眼,相互都看到了对方眼中淡淡的质疑和浓重的惊喜。华星联邦共和国的局势已经越来越紧张,两人在这边耽搁了快半个月了,今天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答复,两人的心中该是如何的欣喜若狂,等到和文中那边收到这个消息,又该是如何的喜不自禁!
就在两人静静地回味着这番欣喜的时候,鲍曼忽然走到蒋希文身前,伸出一只手做出握手的姿态,蒋希文不明所以,不过还是迅速递出自己的右手,和鲍曼紧紧地握在一起。只听鲍曼轻轻的靠近蒋希文,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一句:“蒋先生,其实,我也是你的影迷。”
蒋希文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