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章 雒阳(1/2)
秋风摇落,又是一年。
我总觉得,这几年过得很快,快得让人措不及防,一眨眼间,时间就如吕布的赤免马那样轻快迅捷的跑过去了。来不及回头,来不及审视,来不及得意、后悔或叹息,手头上忙不清的工作在催促着,让我不得不一步步加快速度努力向前。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战事更是如此。与袁绍开战已经三个多月了,眼下进入到一个相持阶段。袁绍尝到了苦头,不再肆意进攻。他收缩兵力,只分出曹操一支偏军,与其主力形成犄角之势。曹操的军队,也被扩充到了三万人,他的本事,带着这样多的人马,想要一口吞下已经吃力,更何况我无论攻打曹操还是袁绍,面对的都将是另一支军队的全力支援,这样一来,如果不想与袁、曹二人死拼,那我就要想其它的办法。
秋日的天空,越来越蓝,如一大块翡翠。丝丝的白云,轻轻飘在天空之上,细致有如凤鸟飘逸的尾羽。庄稼成熟了,战场附近的农夫早就逃走,但双方都派出士兵抢收庄稼,大片大片的田地间,都有着暗黑色的血迹印在上面。
死亡,见得多了,就会麻木。面对这场战争,我无法避免,只能是全力打赢它。不说为国为民的话,但求一点心安罢了。
乱世是出英雄的时侯,同样,乱世也是百姓最苦的时侯。
人命,在这个时代,真的不值钱。
还好,我手下的人,都是尊重生命的人,这是唯一让我感觉欣慰的地方。
小诸葛亮成长的很快,原来他虽然聪明,但是毕竟年轻。在全局的把握上,有时很显得有些嫩。但是现在好多了,而且,有着鲁肃和刘晔两个人帮助,我将军府下的这个参谋班子已经可以算是天下一流地了。鲁肃少年老成,目光长远,处事稳重,思虑清晰。刘晔机敏练达,见事极准,看人待物,入木三分,两人相辅相承,珠联碧合。
而黄忠、徐晃、魏延、赵云、陈到、张绣等人之间地配合也还算是不错。在诸葛亮地指挥之下。打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一眼看去。似乎整场战事没有什么奇特地地方。自然而然。一切就发生了。可是战场之上千变万化。没有真正地自然而然发生地事情。如果你看着一切都是按照想象地发生地。那只能说。指挥者对战场地预见和把握达到了天才地程度。
诸葛亮就是千年难遇地一个天才。
刘备眼下配合地很好。看不出他有什么野心来。或许他有。但是他很会掩饰。根本就看不出来。他带领着人马。一直在和曹操叫劲。虽然说他比曹操差一些。可是有关、张二将辅助。加上曹操眼下也是缺了几个爪子地螃蟹。威风不起来。两军打了个旗鼓相当。不分胜负。
兖州之事。有诸葛亮负责。就已经足够了。就算是他削不趴下曹操和袁绍。想来也不会失败。在这个相持阶段。我要奔赴另一个战场了。
那是司州。
我准备先收拾吕布。
眼下。吕布正得意,他打得孙策节节后退。也算是成绩显著。不过,他的好日子也到头儿了。
“将军,准备好了,何时起程?”身后一人,粗声粗声的说道。
我缓缓回过头,就看到许黎黑色的脸。
许跟我已经两年了。这两年里,他已经从一个地方的豪强成长为一个军中的勇士,也从一个放旷自大的土霸王,转化成一名合格地卫队长。这两年的时间里,他明白了什么是纪律,什么是命令,不再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他这个巨无霸似的大家伙站在身边,说起来心里还是满踏实地,起码不用担心有人行刺,天底下能打过这位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好,现在就出发!”
不用任何人给我送行,也不想让人知道我的行踪。
我们这一支人马悄悄西行,直向司隶而去。
过东郡,入陈留,此时陈留半数已经归我,其原因自然是陈宫和张邈早就暗中投靠我军的缘故。自从吕布北归,陈留在名义归吕布,实际上却是我的。不过我并没有惊动陈宫和张邈,继续西进,过辕关,前往雒阳。
吕布眼下正在虎牢关与孙策交手,而张济则在孟津关抵挡张辽的进攻。
我直驱雒阳。
雒阳是东汉皇都,天下中心,万城之城——可是,被董卓一把大火,焚为焦土。二百年积累,数不尽地繁华,皇宫、太庙、灵台、太学,无论是代表皇权的至上权威,是观测天地之象的侯风、地动仪,还是浩如烟海的书籍著作,尽成飞烟。历史名城,竟成死域。
当年我过雒阳时,这里除了游荡的吃人肉吃红了眼的野狼,竟不见任何人迹。
不过钟繇在此数年,进行了重新的修复,虽然只是收拾出雒阳一角,但也算是有了城市的气象。从四方回迁的百姓,也从瓦砾堆中寻找着可以利用地东西,重新搭建起一处处居民区,当初地死地渐渐有了生机。可是整体看来,还是如早春的病树,虽然又长出两片新芽,却难掩衰败气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地。
我想着,进了司隶校尉府。
此时钟繇早已离开,一个高瘦的青衫老者笑笑的迎上来:“刘将军,我们又见面了。”
来人,正是老狐狸贾诩。贾诩是世间少有的奇才,智慧谋略都是天下第一等的。而且他有一个特点是极度利已,只要自己能活,管他天下洪水滔天。不过话说回来,在他自己能活的基础上,他也会尽量让身边的人活得好些,最终推而广之,在自己过得很好的基础上。也愿意达到兼利天下的目标。比如在历史上,他一方面献计给李郭汜夺权。一方面又处处维护献帝,保护百官和百姓,虽然最终因为李、郭二人的疯狂没起到什么作用,但毕竟他曾努力过。与诸葛亮他们这些人相比,他算不得高尚。但是与董卓、曹操相比,他却也算不得过于卑贱。
他是西凉人,他的心一直是向着西凉的。所以。他一直在西凉军团中。我们曾一起合作过,把王允从长安逐走,保留了西凉在朝庭上地地位。可是西凉军伐却最终还是内部分裂了。董承最终逐走了张济,让关中再次陷入战乱。贾诩于是抽身而走,一身白衣,悄然入函谷关。我也立即给了他一个雒阳太守的官职,让他与钟繇一起守雒阳。
贾诩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办事不用费力气。我也不去特意关照他,他知道我见识过他地本事,知道我会重用他。所以眼下的他。每天只是喝酒睡觉,白拿着太守的俸禄。
眼下,用他的时侯到了。
拍拍贾诩的肩头:“老家伙还这么硬朗。”
贾诩一笑:“有一口吃一口年纪了。没心没肺的活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