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南武阳(1/2)
一过鲁国,小孔明就显得有些激动,他对我谈起泰山的情形,谈起他的父亲,谈起小时淘气时被父亲处罚,谈起曾经养过的那两只仙鹤——只是,我想那两只仙鹤在这荒年里,大约早被人煮吃掉了。
有时,小孔明略有些低沉,他就会轻轻唱起一支曲子:“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我听着问道:“这是什么曲子?”
“梁甫吟。”
我一愣,曾经读过三国,说诸葛亮好为了《梁甫吟》,原来就是指得这诗而言啊。
“你写的?什么意思?”
“对,我八岁年那写的。齐景公时候,有三位勇士分别名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挟功恃勇,简慢公卿,带剑上朝,骄傲欺上,为景公的心腹大患。晏婴为景公设计除去三人,他让景公送去两个桃子,要他们论功大小领取。三个人互不相让,争论起来,结果先后自杀。”
“力拔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我不由一叹,“说起来,这三人也只是咎由自取,若非他们危害社稷,又怎么会招来此祸?董卓逆乱之前,又何尝不是我大汉数得着的名将,可是一旦为祸,却比鲜卑羌胡更烈。只可惜,我朝还没有齐相晏婴那样的忠贞智谋之士,不然,大汉何至于此?”
一边说着。我一边细看小孔明的脸色变化,果然,他对我的说法极是赞同,看来晏婴的确是他的榜样。也难怪,历史上地晏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清廉、俭朴和谦恭下士著称。他目光远大。曾预言齐国政权终将为田氏所取代。他不畏强暴,不为利诱,刚正不阿,曾当众揭露权臣崔杼谋害庄公的罪行,也曾一日之内指出齐景公的三次错误。出使楚国、吴国,他以机智聪敏的智慧、庄重善辩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关心民事。主张改革政治,司马迁称他为“齐之贤相”。这一切地一切,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又何其相似。
“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比晏婴还要出色的智者。”我对小孔明说道。
小孔明一笑:“我一个小孩子,还不敢想那么远。”
“相信我,你一定能做到的。”
正在此时。我接到了消息,黄忠在南武阳与夏侯渊相遇!
泰山郡位于兖州最东部,东联徐州的东莞郡,西接豫州的鲁国,北靠青州的济南国,好象是兖州吐出地一条舌头,被包围在三个郡的中间。治所是奉高,下领12县,分别是奉高、博县、梁甫、巨平、茌县、嬴县、牟县、莱芜、盖县、南武阳、费国和南城。泰山郡两端粗。中间细。南武阳位于这条细腰之上,东联徐州的蒙阴县,西倚豫州的鲁国卞县,位于沂蒙山区西南部。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山区特征。全境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略向东南倾斜。北部蒙山山脉峰峦嵯峨。气势雄伟;南部尼山山脉群峰连绵起伏。风光旖旎;中部谷地、6地土质肥沃,田畴如画。这条谷道。就是从徐州通往兖州的唯一通道。
南武阳城,就位于这通道地正中。
曹操在南武阳城派下了重兵,由他的心腹大将李乾(李典的叔叔)镇守。李乾一直加着小心,虽然黄忠的推进度极快,但是李乾还是得知了消息,他立即死闭城门,不肯与黄忠交战。
黄忠骑马到城前,要与李乾说话。李乾不知黄忠的本事,挺立城头,毫不在意。黄忠指责曹操夺取兖州,自封刺史,徐州屠城,天人共弃,让李乾立即打开城门,归顺投降,不然的话,立斩不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