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一水之隔(1/2)
陈王刘宠和扬州刺史刘繇是一起到汝南的,同来的还有蔡瑁带着五千兵马——父亲听说吕布来攻的消息后不放心,专门派我这位舅舅来支援的。蔡瑁打仗的水平只能算是中等,比不得黄忠文聘,自己又是南郡太守,目前的主要精力在于帮助父亲治理荆州上,他的到来,从战场上来说起不到什么决定性作用,但是从稳定人心的角度上说,却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汝南还是颍川的人,都会明白父亲是我的最有力的支持者,我们不会让任何人抢走豫州。
陈王一到汝南,就要求立即回陈国。他是一个很关心国事的好王爷,当年黄巾军之乱的时候,他散尽家财,训练人马,挡住了黄巾军的进攻,其后又在孙坚董卓之战,李郭汜之战中以坚强的态度和训练有的军队,保护了陈国的百姓,也得到周围各豪强们的尊重——直到这一回袁术翻脸,打破陈国,几乎要了他的性命,才没有办法离开陈国——看得出,他对陈国的感情是真挚的,他并不象其他的宗室那样,把自己的封地只看成一个自动提款机,随时可以割着吃的肥肉。
不过,他对黄巾军有偏见,当初他组建军队,就是为了防范黄巾军,此时陈国由刘辟等人看守着,他对此很不放心,他觉得刘辟是黄巾军,不可靠。
“他们不会祸害我的百姓吧?”
这话我听着都有点难听。
“大王,刘辟龚都虽然是黄巾军出身,但是现在是下官的属下。下官一句话在,他们冻死不会强借一间民房,饿死不会强抢一粒小米。”
陈王被我顶撞的一愣:“小刘使君错会了孤王的意思了,但是,孤王总觉得,黄巾军不可靠,还是请他们退出陈国地为是。”
“好。”我点点头。没有二话。这些军队退回来,我正好可以加强汝南的屯田工作,正值播种秋粮的季节。多种上一点,秋天得个好收成。
虽然在黄巾军这一点上我与陈王的认知不同,但是对于陈王的性格,我还是喜欢的,他虽然是大王,但是不以势压人。更重要的是,他关心百姓,陈国有这样一个国王,应该说是一件幸事。陈王从性格上更象是一员武将,其弩机之术天下无双。能做到十十中。这一点,黄忠地精锐赤鸦军中也没有人能做到。有陈王回陈国,只要不是有人派大部队进攻,想来陈王是能应付的。豫州有这样一个陈国,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刘繇对我又提起借兵的事情。我说道:“刘使君,您也知道,眼下吕布攻豫州。我实在抽不出军队来,这样行不行,您先把军队借我一用,回头我打败吕布,加倍派人帮助您。眼下,袁术与他任命地扬州刺史陈正在打仗,您去干什么?帮袁术还是帮陈?都不合适吧,您还是等他们打出一个结果来再说吧。”
刘繇被我说得红头涨脑的,却还是不认可:“不行,我还要准备人马。不能等他们打得什么事都没有了再进军吧,何况,你答应过帮我的。”
“我帮您,肯定帮您,不过您现在出兵,我也不放心啊。这样吧。您把太史慈借我用用。回头出兵对付袁术时,我亲自出头帮您的忙。”
一个大刘使君一个小刘使君于是开始讨价还价。最后我终于把太史慈给“借”出来了。
“子义,你想随陈王去陈国,还是想去黄忠的军中?”
太史慈显然和刘繇不是一样的人,他老实忠厚的多了,想了想道:“末将打算看一看吕布是什么样子。”
很好。
太史慈的武功应该算是不错的,虽然不见得比得过黄忠,但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曹操说过,吕布非一人可敌,我多派点人打他去。要不是甘宁、魏延等人离得太远,我都想把他们也调过来。
而这时,陈到也来到了汝南。对于这个和我差不多同龄的人物,我很是喜欢,几乎打算把他留在身边给我当亲卫队长,后来想了想,就凭他在颍川地表现,把他留在身边就是错误的。把他留在身边,他一定会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保镖,但是一百个保镖也没有一个将军重要。所以,我派他到黄忠的手下去当军司马,让他和黄忠、太史慈一起对付吕布。这算是破格的提拔了,但是对于他的那个大功劳,这提拔我觉得不过份。
黄忠率领八千赤鸦军来到临颍县境内。这一路上,他们打起旗号,排开阵势,口号叫得山一样响,打人不打人,先让颍川人都知道,刺史大人派了官军来了!这是徐福在我的命令基础上进行地再挥——徐福认为,眼下颍川之地人心惶惶,正值板荡之时,而黄忠的这支大军,就要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此时,无论黄忠还是徐福,心中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吕布身后,同样有一州的军力支撑着,在吕布的旁边,还有一个居心难测的曹操。颍川之地,有荀家的因素在,几乎要算是客场作战,根本不知道谁可信,谁不可信,哪些人明着是自己人,暗中却早投靠了荀攸。
离得颍水越近,两人这精神就越集中。
这一日,来到临颍道口。徐福道:“临颍道左右密林,当心有伏兵。”
黄忠道:“颍水上有我军郡国兵,敌军如何能到临颍道?”
徐福道:“荀氏已叛,荀家在颍川能量之强大,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见的。只怕那些郡国兵也不可靠了。”
黄忠点头,派出探哨连环打探消息,让他们左右认真探察。甚至进入林间,却终于没有现伏兵。
徐福疑惑道:“以荀攸之能,不可能不设伏兵,难道我猜错了?”正迟疑间,忽然间喜动颜色:“我知道了,定是吕布不听荀攸之劝,故而没有设伏兵。此次颍川之战,有得打了。我们按公子吩咐驻军颍水,与敌隔河相拒。我有对付荀攸的办法了。”
黄忠立即加快度。兵临颍水,在颍水边上扎营,让临颍长和县尉前来相见。临颍长这些日子吓坏了,由于荀家出了个颍川太守,整个颍川都是人心惶惶地,谁也不知道下一步颍川到底会归属谁,反正只明白一条,怕是要打仗了,要打大仗了。不少百姓都开始逃亡,往荆州的。往汝南地,不一而足。临颍长咬着牙在坚持,还没有走。
黄忠对他进行了安抚,然后问北面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