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追兵(1/2)
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吕不韦是懂的。自从庄襄去世后,吕不韦在秦国的权利达到了一个颠峰,吕不韦也意识到自己在走下坡路,更看见随着赢政的张大,从赢政的身上不难感觉到一个强势君王的气势,正咄咄逼人的朝自己慢慢的逼来。
如果吕不韦是一个看的开的人,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韬光养晦,逐步将权利转让出去,避免和赢政的正面冲突,争取一个明哲保身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前汉的张良,后汉的贾诩还有明初的刘伯温可以所是做的最成功的。可惜吕不韦不知道这几位,没准还是人家的反面教材也说不准呢,总之在尝到权利带来的既得利益面前,吕不韦没有选择放弃,也不甘心放弃,这就注定了他最终的结局,这都是闲话了。
政治斗争,当对抗双方都没有能力将对手致于死地的时候,妥协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赢政越级调动内史腾,就是向吕不韦发出信号,意思等于是在说:“吕不韦,你的权利太大了。我这个当大王的感到不安了,现在我要你把兵权交出一点来,你可得听招呼哦,不然翻脸了大家都不好看。”
赢政的这个试探性动作,吕不韦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毕竟一个内史腾还不足以翻出多大的浪来,至少目前秦国的军事大权主要还是掌握在吕不韦的手上,对吕不韦地利益触动还不算大。还在吕不韦的忍耐范围内。
“内史腾那边,先不要去管了,马上组织军队,尾随联军而去,收复失地要紧。”吕不韦下达这样的命令后,莫敖做为首席军师。出于提吕不韦的地位考虑,莫敖上前一不道:
“丞相,内史腾一事不可就此作罢了,不然……”
“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去做你该做的事吧。”心情不好的吕不韦,很不客气地打断了莫敖的话,说起来吕不韦心里对莫敖中了韩非圈套一事,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说起话来口气也没那么平和了。
“是!丞相,在下告退。”莫敖及时的闭上嘴巴。默默的退了出去。吕不韦没注意到,此刻莫敖自称在下,而不是原先的属下了。
说起来莫敖绝对是个有本事的人,吕不韦很多事情的决断,都出自莫敖的谋划。吕不韦能有今天,莫敖功不可没。
吕不韦在识人才用人才上很有一套,这也是他能在这个位置上干的还算不错地根本原因之一,不过吕不韦在待人上就不怎么样了,像莫敖这样的人。不管以前有多少功劳,一旦犯了一点小错,吕不韦就这样不客气。不免让人心寒。
再说,莫敖出使联军一事,之前的基调是吕不韦自己订下来的,能谈成最好,谈不成能拖一天算一天。又有谁会想的到,数十万联军在面对咸阳这个熟透地果子面前,居然打的是撤退的主意,而且走的还那么干脆。所以,没探到联军真实意图一事。错不在莫敖,而在吕不韦,现在吕不韦有拿莫敖出气的意思,这叫莫敖心中如何能平。
“竖子不可与谋啊!”莫敖退下时,脑子里出现了这样地一个念头。从来君王与臣子之间的斗争,是容不得半点手软的,现在吕不韦手软了,莫敖似乎也看见了吕不韦败亡地一天,心生退意也就很正常了,毕竟他只是一个谋士而已,为上者听不进去自己的谋划时,留下来意义也就不大了。
队伍在夜色中快速行进着,站在高处,看着夜色中的咸阳城犹如一个巨大的怪兽卧在远处,韩非微微的轻叹一身,转身上了战车。
咸阳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视线之中,韩非回过头来,看着前方没有再回头。
一夜的行军下来,三万断后将士也都颇感疲劳,韩非下令原地稍做休息,派出探马往前搜索,希望能尽快联系上李震他们,从行程上来看,目前距离。蕞城已经不远,最多也就三十里地的样子。
休息半个时辰后,韩非下令部队继续前进,莫约走出十里地的样子,前方穿来急促而密集的马蹄声,似乎连大地也为之微微震动。这个时候出现大队骑兵,韩非自然要防备一二,连忙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展开战斗队型。
韩非地担心很快就消失了,因为晨色中可以看见,前来的骑兵打着的旗号上有一个大大的“庞”字,应该是庞援亲率赵国骑兵前来接应自己了。
果然,韩非很快就能看清楚前方队伍中,当先者正是庞援。韩非自然是赶紧迎了上去,两下里见面后不仅唏嘘不已。韩非这才知道,李震和魏柔都没按原计划先行撤退,而是留了下来等自己,这主要是由于楚军和燕军的不告而别,增加了大家的担心造成的。按照韩非原定的计划,大军撤退讲究速度第一,不需要留下来等自己,现在大家都没走,韩非也知道是因为对自己的关心,也没有责备大家的意思。至于楚军和燕军,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