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1/2)
主管枢参行军司即使枢参行军使,这可是绝对的都校差遣,又是禁军最炙手可热的差遣。枢密院都参军司做为禁军最高军令衙门,掌握着军国枢要,协助枢密院执政制定军事计划,监督方面都司实施朝廷决策。枢参六个智能机构中最重要的机构就是行军司,专门负责作战指挥和督促各部,并参与参谋司对作战计划的制定,枢参行军使奉命出行,连方面都指挥使和侍卫大军都指挥使也要受到制约,其隆重绝不下于枢密院都承旨,可谓权力极重。而且军中逐渐形成一整套的参军体系,也就是说自枢密院都参军司为首的各方面都参军司一直到镇参军司和营行军参军,总体而言是以第一等的行军参军和第二等的参谋参军为核心的参军体制,没有担任过参军使的将校很难升迁到都校,而没有行军参军资历的将校,根本不可能成为各级参军使。
封元能够成为枢参行军使,预示着他的前程已经非常光明,一经外放下一步再不济也是个侍卫大军都指挥使,他不可能不动心。但他似乎感到王泽话外有话,高平绝不可能这么毫无阻力地挂帅北上,看来许翰与王泽之间是有一笔不可告人的政治交易,交易、完全是王泽和许翰甚至李纲之间关于人事的一场交易。而他的枢参行军使差遣可能就是和高平之间的利益交换。尽管还是有一点疑惑不能确定,但既然目的已经达成,为何要当面说出来,而且是让他拿出个决断,看来王泽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内,当下犹豫着道:“弟子愚鲁,还请恩师明示?”
当李默涵和李纯诧异地看着封元的时候,王泽饶有意味地望着封元,满意地笑了笑,意味深长地道:“子初在军中也有二十年了,几乎经历了自朝廷南迁之后所有的大战,自然明白如此大战是不多了!做为一名军人能够亲身体会朝廷最大规模的战争,是人生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默涵、王咏翎还有李纯才明白王泽话中深意,李默涵与王咏翎倒没有什么太多感触,但李纯却心生艳羡,暗自羡慕封元大大的运气,怎么自己晚出道几年差距这么大呢?
封元心下自然是大喜过望,原来王泽根本就不想让他成为枢参行军使,成为枢参行军使固然是好,但能够领兵参加北伐却是他生平的夙愿,岂能坐在行在眼看他人在前方建功立业,坐失了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际遇。当下颤巍巍地道:“弟子愿意随军北伐……”
王泽紧紧地盯着封元的眼睛,良久才爽快地笑道:“为师就知道你会请命北上。”
封元脸色微赫,稍稍低下头道:“弟子愿统率一军随大军北伐,也好过在行在衙门里干瞪眼。”
李纯不禁愕然,他从封元话中看出封元统兵出阵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甚至不惜自降身份,虽说枢参行军司使副官品和军指挥使平行,但意义和前程却大不一样,枢参行军司使副的身份绝对高于普通的军指挥使,甚至连侍卫大军使副也不能与之相比。当年封元顶着枢参行军司权行军房差遣前往西侍军,成为曲端也不能不忌惮三分的人物,而王宣以行军司使副身份更是可以与曲端分庭抗礼,这一切都是因为枢参行军参军的手中的权力,他们是禁军最高衙门中的将校,身后是整个朝廷,说白了就是大衙门的人出来好混事。
王泽含笑道:“可惜侍卫大军都校已经没有空缺,使副又太**份,好在还要有一阵子时间可等,殿前司拔隶五军加上其它部队已经有八万余人,干系重大、必须有一套有力的参军班子才行
,你愿意为都参军使嘛?”
封元微微蹙眉,让他去做高平的参军使是一百个不愿意,而且一个都参军使能有什么做为,还不如在行在成为枢参行军使有所作为。
王泽似乎看出封元的心思,他接着浅浅笑道:“这个都参军使可不是寻常参军可以比拟,如你愿出任,那是代表着枢参行军司。嗯——朝廷的意思就是北伐之战中,由枢参参议谋划司和录事参军司组成北侍军的督军系统,而行军司组成殿前司的参军系统,此议正在斟酌之中,还须争取枢参的建议,你明不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