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1/2)
但这支金军部队也不是孬种,他们虽然不能与上京的四辅军帅部众或上京五万户相比,但在河朔金军中亦是一支响当当的精锐,他们面对号称异类的宋军精锐猛攻之下,在还没有接战的时候就损失了几十人,却丝毫没有任何胆怯,反而红着眼睛迎了上去。
两支小马队瞬间就缠斗在一起,两族的军卒没有一个不使出浑身招数拼杀,这个时候任何的道义都成了扯淡,唯有对生的强烈追求促使他们尽全力去杀死对手,每砍落一个敌人,他们生的希望就多出一份,这种顽强的信念支撑着每一个人的精神。很多人或许技不如人,当他们被斩落马下的那一刻间,还是拼尽最后一口气把兵刃狠狠地抛出去,希望能再赚一条人命,也为袍泽多出一份生的希望。
当两支马队杀的难解难分时,宋军宣武马军也展开了新的进攻,上千名骑兵踏着滚滚的尘烟分两路对金军展开攻势,千人的马队冲击气势虽然无法体现数万马军的磅礴气势,但让人看来亦是气势汹汹,足以踏平前方任何阻碍。
此时金军军阵中亦是分出两队骑兵,迎着宣武马军攻击的路线反扑过来,同样是迎着宋军一阵密集的箭雨,在损失了不少人后,双方终于发生了猛烈的碰撞,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几乎全部被对方吞没,后续者毫不犹豫地、也可以说身不由己地投入了这场大规模的杀戮中,诡异的血光、惨痛的嚎叫、战马的悲鸣、飞溅的残肢,战场上的双方将吏已经达到了精神承受力的极限,他们手中的钢刀已经开始卷刃了,手臂也开始发麻了,但他们还是咬着牙拼死冲杀,马军之间的较量有死无生。
王孝仁眼看岳云的马队陷入了缠斗,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金军马军众多、战斗力强悍,非宋军步军可以长时间能够支撑的,何况战场上宋军马军太少了,经不起这样的消耗,一旦马军拼光了,那步军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在短暂的思量之后,他立即传令鸣金,让岳云的马队退下来。
当听到鸣金收兵的金锣声,岳云正杀的率意起兴,但军法无情,一旦金锣响起而不退,纵然是大获全胜也是要被杀头的,不甘心也得退,恨恨之下他果断地传令全军且战且退。马军撤退是非常迅速的,一旦他们全力破围,纵然是两倍于他们的马军也很难阻拦,所以宋军马队主力很容易退下来。
“太尉这是为何?为何要鸣金收兵?”一身血污、手持沾满内脏、血肉残渣双锥的岳云飞马在王孝仁身边停住,布满血丝、散发凶光的眸子恨恨地盯着王孝仁,仿佛要把王孝仁一口吃下去。也难怪,人家正杀的起兴,你没来头地收兵,总得有个说法才是。
“咱们没有实力和鞑子火拼,应祥先稍事休整,把退下来的马军编组一番,我也用步军冲他一下。”王孝仁平淡地看了岳云一眼,都是尸山血海里爬过来的人,还怕岳云这种杀人的目光作甚?再说根据战场的局势也应该用步军上去迎战了,马步轮流上阵是兵家正论。
岳云稍稍愕然,心下自是有一番惭愧,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行伍出身将官来说,不可能不明白两军对阵各部轮番而战的道理,对于时下的宋军来说也就是说马军冲杀一番,看看不行的话再退下来由步军军阵冲上去,缠上去让重新整编的马军看准时机再上,可惜这次行军匆忙,没有来得及编组战车,只能用马步结合的战术了,老套路就应该有稳妥的老打法。而且,刚才他的马军的确是陷入了危险的缠斗之中,相对双方兵力构成来说,对宋军相当不利,人家王孝仁鸣金收兵
持的是正论。
“那下将就速速前去整顿兵马……”岳云面带愧色地向王孝仁拱了拱手,掉转马头飞驰而去。
王孝仁微笑地目睹岳云远去的背景,忽然本下脸来,朗声道:“传令——左翼不可轻易出击,坚持住绝不可后退半步,中军前队立即开拔……”
所谓中军前队实际上就是岳云带来的三千步军中的两千人,而另外一千人做为中军后队为全军预备队,轻易是不能调动的。但见号角响起,两千衣甲鲜明的拱圣步军将吏踏着沉重而稳健的步伐,在战鼓缓慢的音符中慢慢地前进,最前面的神臂弓手在大牌的掩护下已经开始前速前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