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等待冬天的来临(1/2)
长友之所以临时起意,回一趟三套河林场,是因为他来,需要准备一些木板,钉几个木架子摆放藏红花,再做两个木槽装上土壤,培植人参种苗。
人参的生长周期不但比藏红花长,而且这种植物非常的娇气,对生长环境要求很苛刻,侍候起来颇费力气。
钱长友初步的打算是,先把人参种子催出芽来,然后看随后的种苗生长情况,再决定如何择地而种。
反正他依靠的就是异能“圣光”的神奇作用,自然不必去遵循常规的中药生长条件限制,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摸索着最适合自己的规律,随机而变。
第一次中药种植,钱长友给自己的目标是,尽量别赔本,同时总结一下经验,尽量细致和具体地评估一下异能“圣光”的作用。
钱锦洪和郝贵芬老两口,已经很久没有和小儿子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吃饭了。见钱长友回来了,他们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欣喜。
吃饭间,钱长友听说爸爸钱锦洪明天早上,要坐着林场场长的皮卡车回林业局,于是他饭后便折腾开了。
钱长友打着手电,跑到仓房里,挑了十来块薄木板,扔到了院子里。
按照钱长友本来的打算,为了这些材料,明天找车运送,有可能要逃课了,但现在有了顺风车,自然要利用一下,也好准时回学校。
仓房里的木板都是质地上好的木材,记得妈妈曾经说过,这些是为他以后结婚做家具时预备的,结果他现在就“败家”地翻了出来。自然惹来了妈妈郝贵芬地斥责。
钱长友则是一脸笑嘻嘻地不在乎,当作没听见。
他心里想到,等自己真要结婚的时候。肯定都是买现成的,妈妈勤俭持家地观念没有错,只是有点儿跟不上社会展的形势了。
钱锦洪早已经见识过自己这个小儿子,在县城里折腾的情景了,现在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对于还蒙在鼓里,一直以为自己小儿子如何乖的贵芬的那些抱怨,只是“嗯嗯”地应和着,就是不搭腔,甚至连钱长友要这些木板的原因都没问。
最后。无奈地贵芬又絮絮叨叨地数落开了,说自己本来以为钱长友这一胎会是闺女的,结果最后生下来的时候一看,还是儿子,现在孩子长大了。一点儿也不贴心,竟让她操心和生气了。
钱长友嘿嘿一笑,“妈。你那么想要闺女,那就去认一个干的呗。”
贵芬瞪着儿子,气呼呼地说道:“你当我没想过啊,现在就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再过一段时间,我非得认一个干闺女不可。”
见妈妈还没有彻底消气地迹象,钱长友干脆溜之大吉,回了自己的小屋。
贵芬依然不肯罢休,在他后面喊道:“拿你爸的刮胡刀,刮刮你那胡子。像个小老头儿似的,也不知道自己有多难看。”
不再理会妈妈的絮叨,钱长友利用睡觉前这段时间。又整理了一下自己不久后去绥芬河可能要用到地东西,该拿到学校去的。明天一起带走,省得回家找的时候,被妈妈盘问露了馅。
……
场长地专车出时间比较晚,这也是为了躲避一下林场里凭着人情前来搭顺风车的人,等钱长友和爸爸钱锦洪上车以后,早班的客车,已经离开林场快有半个小时了。
皮卡车里,林场现任场长朱德贵,坐在副驾驶位上,他热情地招呼着钱锦洪。
钱长友重生后,卖灵芝的时候,曾经与朱德贵见过一面。
在前世记忆里,朱德贵这个人颇有手腕,最后经营到了林业局局长的职位上,要不是那时候倡导的领导干部年轻化,他还不会当了一任局长后就退居二线。
林场的冬季采伐工作,马上就要展开。虽然每个林场的采伐指标,林业局里都已经下达了,但每个人都不会放过这个最有可能捞取利益的机会,总要找时间上下沟通一下。
钱长友想想也感慨,这个时期,山里的原木,大部分地直径比脸盆还要大,林场里所有人家的菜板,都是从这些巨大原木上截下来的,这可比市里卖地那些小案板好用多了。当然,这种可以看到巨大年轮的菜板,也是礼尚往来地抢手货。在前世他上高三的时候,县里几个林场中,这种原木已经很少见了,采伐的目标则换成了松木杆儿。
静静听着朱德贵和爸爸谈着林场工作中的
情,钱长友在心里琢磨着,山里的开荒地最是肥沃,包个几十亩,来年好种参。
在乡间公路上,相对于客车的颠簸,皮卡车行驶的时候,则要舒适了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