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空间理论(二)(1/2)
方小山继续讲到,“一种是星场空间,它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天文数级的质能星体,以我们的地球为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地球的星场空间,这个空间的物理特性包括它的引力场,磁场,还有独特的大气层等等;它有自己的卫星月球围绕,然而,它又和其它几大行星一起围绕恒星太阳旋转,又形成了新的星场空间,也就是星系场空间。”
方小山一边做演示一边讲解道。“由于太阳恒星的质量相对较大,使得星系场空间是组成银河系的一个重要质能点,它除了有磁场,引力场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属性;比如太阳风所形成的气泡状的日球层,它的半径大约是90个天文单位;曾经有探索外太空的宇宙飞船,在太阳系的边缘发生自然减速的现象,表明那里存在未知的力场效应。”
“你所谓的空间只是将已知的星体分类,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内容。”皮特质疑道。
“先别急,听他讲完。”金斯做了个手势示意道。
“另外一种空间形态``````”方小山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他思索了一下讲道,“我将它定义为星外空间,也可以说是超空间,弦空间。”
方小山说着开始调试量脑,输入一些数据和公式,三维星图显像出现一些蓝色的光影,那些光影时隐时现,就好像是星体的影子。
“这个空间和星场空间是平行的,同时它又是动态的,它具有量子的特性,就像水面的倒影一样反射星体,然而它又是真实的倒影,最为明显的是,它具有类似宇宙波函数的性质。”
“哦,我听出点门道了,宇宙波函数,你是说它们在宇宙中是可通可变的?”卡尔扰扰头说道。
“正是如此。”方小山点点头,“正如我们在天才的史密斯博士所做的实验中所体验的一样,宇宙中的超空间穿越是完全可行的。”
“嗯,有道理。”金斯赞许道。
“然而这种空间的跳跃只能在星外空间之间进行,至于如何进入其它的星场空间,我想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来说明,可能需要特殊的质能转换,关于那个,在此我就不做进一步的推论。”
“好大的脑洞啊,你是说,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外星文明,都是来自星外空间吗?”蒂娅感兴趣地问道。
“嗯,完全可能。”方小山看了蒂娅一眼,“下面我讲讲如何对宇宙空间进行观测。”
“我们对遥远的恒星及其行星的观测方法,一般有多普勒光谱分析法,行星凌日现象观测法,星体重力微透镜分析法等几种。在这些方法中,我们观测星体红移,蓝移光谱变化;行星经过恒星观测面时,光度的变化;光线经过质量点时,受其重力场的折射反映;通过这些科学原理,发现了数以千万计的恒星和行星。然而这些星系体中,我们从来没有发现有智慧文明存在的迹象,甚至连生命的迹象也没有发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