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1618:燎原 >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两税之争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两税之争(1/2)

目录
好书推荐: 高校怪谈之宿舍有鬼 公子天骄 超神学院之无限 重回汉朝的楼兰女王 快穿之女配无心 烈阳行动 随身笔仙 我的老婆是冥帝 军爷凶猛:老公,宠上瘾 娇妻太神秘,席少,霸上瘾!

说话的正是江南总督、加兵部侍郎衔的冯君晨,他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昂然而立。

方从哲苦笑了一下,这个家伙,看来也是个不怕死的,当初自己对他的告诫看来是一点作用都没有,他还是那么爱出风头,他在南直隶和sd做的事情本来朝廷里很多人就不满意,吴王行营的事情更是让很多人直咬牙,现在他跳出来,基本上就是找死,等皇上登基大典过了,估计就会有人拿着南直隶各地的奏疏要求撤销吴王行营并追究冯君晨等人的责任了。

方从哲自己也是知道南直隶的事情,吴王行营在南直隶几乎接管了所有府州县的民政与军政,还公开收取商税,搞得不少知府以及当地的士绅名士几位不满,儒门叛徒的帽子冯君晨已经戴的很稳了。

现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冯君晨站在那里,双拳一抱,道:“既然诸位要废止两税,那卑职也要上奏皇上,请求立刻停止加派辽饷、并停直隶、sd、南直隶、jx诸地的田赋,这些地方去岁几乎颗粒无收,但是朝廷的田赋和加饷却一直存在,既然诸位大人都有仁义爱民之心,就请和卑职一起,将此事奏明皇上,停止这些田赋以及税银,并立刻清查这些地方的土地,对于私占田地的豪强予以严惩。”

他这一句话,多数官员都愣住了。

“两税是两税,田赋和辽饷是田赋和辽饷,是两回事,怎么可以混为一谈?这田赋和辽饷是国家和朝廷的税收,不可以随意更改,你说的那些地方,虽然今年遭灾,但是朝廷一向也有赈济,怎么可能是颗粒无收,而辽饷,事关辽东,怎么可以轻易停办?这是要坏了国家大事!”

其中一个官员立刻跳起来喝向冯君晨。

冯君晨立刻冷笑了一声,接着道:“本朝开国,商业凋敝,太祖皇帝制定商税的时候何曾想到今日苏杭以及东南之盛?织机相连,日夜不停,那些经营织厂的商人们虽然只有几十亩土地,但手中的财富却恐怕千万也不止,而现在所收的赋税却只收那几十亩的田赋,商税依照祖制不过千分之九,请问,这对于那些世代务农的百姓来说是否公平?”

“如今天灾人祸,又加上各地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朝廷虽然多次申饬地方,地方却还是毫无动作,致使国税日少,而比之本朝开国之时,如今朝廷的国用日渐庞大,如果光靠田赋,根本无法应对国用,于田赋之上加征辽饷,更是让百姓们雪上加霜,如今已经是这般地步了,如果再不开源,那朝廷与国家的用费要出在各位大人的头上吗?”

在座的诸臣都是一惊,互相看了看,接着都盯着冯君晨。

“冯文荀,你这是危言耸听,大明自开国以来,赋税不断,先皇在日,三场大战,扫荡天下,天下敬服,国家社稷安稳如初,可自先皇开榷税、矿税以来,朝廷内外,扰动不堪,南直隶,江浙一带更是发生了民变,怎么?这是忘记了吗?”

暖阁中不知道哪个大臣突然开口质问冯君晨。

冯君晨却冷笑了一声,接着转身看了眼发声的那位户部的侍郎,立刻笑道:“这位大人说起民变,好,那就请兵部的各位大人说说,这几年因为田赋过重,天灾人祸,到底有多少次百姓的民变?远的不说,就说近的,闻香教之乱,明着说,是闻香教蛊惑人心,邪教传播,致使国家大乱,但闻香教之乱实际波及的sd、直隶以及南直隶的北部,这些地方都是上年天灾致使百姓颗粒无收,而官府又盘剥严苛,以致于百姓走投无路,就算是没有闻香教,假使有人登高一呼,依然还是天下大乱,民变四起,到时候各位又打算如何解决?”

“冯文荀,你这是危言耸听,岂不闻官不与民争利,你熟读圣贤之书,为何出此悖逆无道之语?难道你是要做圣人叛逆吗?”

这一下,一旁的孙承宗和方从哲都是眉头一皱,还没等冯君晨说话,方从哲便咳嗽了一声,接着道:“今日议得是朝政,这道统伦理之争就换到别日再说,到时候老夫在寒舍专开一间房舍,请各位贤达到那里一叙高地如何?”

方从哲说完,又看了一眼一旁的内阁首辅刘一燝,刘一燝知道方从哲贵为太师,算得上是士子领袖,他这句话出口,旁人就不好再反驳,便点点头道:“太师说的是,朝政议论,就不要涉及道统,不过冯部院,这废除两税是皇上的意思,而皇上又是秉承了大行皇帝的遗诏,如果皇上不遵遗诏,难免会背上不孝的大名?我等身为朝廷大臣,理应为皇上分忧才对。”

刘一燝本想一句话底定,但此时孙承宗却在一旁缓缓地道:“两税涉及国家大政,是否废除两税乃是关系社稷朝廷的大事,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更是应该向皇上禀明利害,诸位身为国家大臣,更是应该为国家社稷分忧,而不是一味退让妥协,以求自己的声名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