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面圣(五)(1/2)
万历却摇头失笑,他看着张子云,似乎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李如松的影子,年纪轻轻,口出狂言,甚至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朕和朝廷里的那些人斗了一辈子,朕都不敢说这种话,也不知道你哪有这样的自信。”
那是因为陛下您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而那些文官,则是与地主士绅紧密相连,而地主们,控制着土地、农民,控制着帝国的经济,控制着帝国的经济,就控制着政权,控制着文化,思想,国家以及所有的一切,而皇帝即是帝国里最大的地主,皇权与相权的争斗,实际上是地主阶级互相争夺权力的斗争,因此双方的争斗宛如一场永不停歇的角力比赛,皇帝倒下了,就会有一个新皇帝,文官倒了,就会有一批新文官。因为无论谁胜谁负,都总归是地主阶级,矛盾只会缓和而不会解决。
这不过是张子云上高中的时候政治课上所学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内的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体制,意识形态,官僚体系都受制于此,这些内容,这位统治着整个帝国的封建皇帝是不会懂也不可能懂,因为无论他阅历多深,智商多高,他都不可能跳出历史、时代乃至于自己的出身阶级去接受超越时代和阶级的学说。
他虽然是皇帝,权势炙天,但是他无法根除文官集团,而张子云,虽然出身平凡,但生活在现代,接受过最基本的阶级学说,各种思想的淬火,无论如何,他都比眼前这位皇帝看得更为深远,至少他知道在未来的历史里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又是错误的,所以张子云可能更有把握打破眼前这个死局,摧毁那些旧阶级。
烈火一般的革命将燃烧整个大明。
“陛下,春夏秋冬,万物生长凋零,这本来就是万物常理,大江东去,滚滚入海,任谁都不能阻止,臣只是觉得,谁都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万历此时已是兴趣盎然,他坐在凳子上,看着张子云,就像是发现了一个他从未发现过的新奇事物一样。
“朕愈发觉得你是一个奇怪的人了,难怪桢儿提到你的时候,总也带着有趣的表情,朕听桢儿说,你熟识天下风物,甚至诸如倭国,西洋的事情都了若指掌,朕想问问,你对这天下到底有多了解。”
张子云抬起头,看着万历,这位皇帝正一脸兴致勃勃地看着他,他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讲起,环顾殿内,目光终究落在了放置在殿内的一幅绘本之上,那是用三种色彩画笔勾勒出的世界,五大洲的位置都被标画在这幅绘本上,南北美洲、南极洲、欧洲、亚洲、非洲,上面还用笔填满了各个国家的名字,这是第一幅将中国描绘为世界中心的世界地图,不但集合了大航海的成就,还集成了中国地理学的成就,是这个时代最为详细的世界地图之一。
这幅地图正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万历初年所献,由李之藻合作绘成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这幅图大概不是原本,因为按照比例做了一些缩小,大概是万历下诏绘制的几个摹本之一。
万历见他的目光落的地方,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接着手一扬,示意他可以上前观看这幅地图。
张子云心情激动,能看到这幅图的摹本,便是他的福气,他小心翼翼地来到地图之前,这幅地图结合了东西方地理学的成就,利用东西方航海和地理的知识,将世界的主要大洲,大洋的名字和地理位置都标记清楚,虽然比不上现代地图,但是这幅地图已经是当时最为精确的地图之一了。
“大明居于亚洲之东,物产丰饶,土地广袤,自东跨海千里,烟波之外,则是名为美洲的地方,那里是世外之地,盛产金银,本生活着一群名为印第安人的种族,如今却正在被红夷侵略。”
“咦,”万历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双手交叠,面露哀叹地道:“这一块地,竟然离朕的大明如此之远,如今国库空虚,缺少金银,若是能有这样一块地赐给大明,则我大明也不致于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啊,张子云,朕想问你,如果现在朕能拨出一些银子给你,你能带大明的人到达此地吗?”
还不等张子云答话,万历立刻搓着手道:“这种事情,那些文官必定会骂劳民伤财,不如这样,你回山东之后,朕会拨银子给你,你找些人,找出东去的航线,到时候发现了金山银山,就给朕看住了如何?”
万历还是如历史所说的那样,酷爱聚敛财富,南美洲的金银,的确对于这位皇帝来说,吸引力巨大,虽然往那么远的地方派出远征军的确不现实,但是派出两三只探险队还是可以的。
“谨遵圣意!”
“自大明往西,数千里,便是欧罗巴洲,也就是我大明所说的西洋之地。”
“西洋之地,朕略知一二,利玛窦和那些京师里传教的红夷僧人们有时也会和朕讲起些西洋的事情,那些红夷僧人,红发卷毛,赤面蓝瞳,和鬼魅一样,不过这些人的工匠技巧,的确是有些手段,和我大明的顶级工匠,也是不相上下的。”
张子云点点头,他没想到这位皇帝对于西方世界还不算是完全不了解,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但是如同雨柔一样,就算是他们开眼看过世界,和这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张子云来说,充其量只是小学生水平。
“在欧罗巴,有数强国并立,恰如我华夏春秋战国之时,有英格兰,悬于海外孤岛,尤擅航船,有法兰西,号称陆上强国,四处攻伐,有西班牙,经营海外,侵攻美洲,掠夺金银,有葡萄牙,即是澳门之红夷,而利玛窦,则是意大利人。在这其中,目前以西班牙人为最强,他们越洋攻伐,横征暴敛,对我大明,有不臣之心。”
万历一边听一边点头,当听到西班牙有不臣之心的时候,他的脸上浮现出一阵冷笑,接着道:“蕞尔小国,大明天朝,万邦臣服,当年这群红夷,连我大明东南的那群海贼都无法平定,竟然还敢有不臣之心,实在是可笑至极。”
“陛下,这些欧罗巴大陆上得国家,因为国小地狭,很难大行农桑,所以多以海运,发展买卖商业,又需四处掠夺,因此重视武备,他们驾船出洋,于全世界四处掠夺攻伐,非洲、美洲乃至于南洋都多受其害,这些地方,都是未开化的蛮夷,根本无法抵挡,所谓聚少成多,聚力为强,而他们重视器物发展,而我大明,却只是如此坐观于此,毫不知情。”
“你是说朕的大明坐井观天,不知进取?”万历很快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脸上的表情瞬间便像是结了霜一样,“大明乃是万邦之主,天下共主,何其不有?朕就不相信,那些小小的红夷,能够居于大明之上?只要我大明人才济济,那些蕞尔小国,跳梁小丑,能犯我日月光照之土?”
张子云顿时愣住了,他突然明白,这位大明帝国的皇帝,不是道光,更不是咸丰,他在位期间,平定了宁夏之乱,播州之乱,更发动了朝鲜之役,将入侵朝鲜的倭国一举击溃,宣扬大明华夏之威,这位皇帝,有着华夏的骄傲,虽然如今已经是垂垂老矣的风烛残年,但是大明之荣,华夏之威依然残存在这位皇帝的内心之中,让他承认大明会败在红夷之手,简直不可想象。
“陛下,华夏煌煌千年,从不会对外邦小国低眉顺眼,我太祖皇帝驱逐元寇,定万世基业,太宗皇帝北征蒙古,威震天下,定南扫北,天下震动,郑和远航,华夏威德,布于四方,但陛下,天下之事,变幻无常,譬如这《坤舆万国全图》,太祖,太宗皇帝何曾知道这天下万邦之事,海东万里,天下只在眼前,陛下,这是上天赐予大明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