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陷阱(1/2)
三月初一。
张子云从来就不觉得一天会如此漫长。
太阳挨了半日,终于斜斜西沉,黄昏终于临近。
杜松带到北岸的大约一万两千多名边军的精锐不是阵亡就是被俘,逃回南岸的步卒也就只有一千多人,张子云现在面临的情况则是腹背受敌,在简单的准备之后,北岸的建州军,以两红旗组成的渡河部队正在和吉林崖的守军汇合,加上民夫,足足有一万之众。
如何防守住浑河岸边?这是他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旦建奴全军压上,突破了南岸的防线,那么他就会和杜松一样的下场。
然而今天还远远没有结束,李光忠和宁政正在拼死抵抗建奴的攻击,他们已经精疲力竭,杜松所部的一万两千余人乃是整个西路军的精锐,如今已经全军覆没,只余下赵梦麟留在南岸的三四千人勉强能战,其余的各部已经入惊弓之鸟,张子云自己也清楚,能不能撑过今天将决定这里所有人的命运。
张子云此时却如此冷静,这漫长的一天比他穿越以来,甚至比他整个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得都多,他是如此冷静,似乎已经完全没有了恐惧,在见识了建奴的残暴之后,他宁愿选择同归于尽也不会将自己的脑袋送给这些人。
他现在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在入夜之前如何阻止建奴的前后夹击,尤其是建奴对于南岸的攻击,他要确保今夜不会成为这些大明士兵的死亡之夜。
他只有最后的一个方法可以用,那就是杨泉提供的那些油料和简易的催泪弹,这些武器将帮助他用一次恐怖的重创来摧毁北岸建奴的进攻,不仅仅是肉体上的重创还有精神上的重创。
兵士们已经将那些装满油料的罐子都摆放在一起,附近则是一些碎布和稻草火油之类的易燃物,还有一些收集起来的火药,他们都被放在密封好的坛子里,那些受过训练的士兵会在必要的时候打碎罐子里的油料,让这些油料浇在这些罐子和易燃物上面。
张子云站在附近的一个不高的土坡上,指挥战斗。
现在,只等这些建奴攻上来了。
张子云站在坡上,身后杀声震天,李光忠,宁政,万千山那边正受到建奴正蓝旗的猛攻,而已经占据北岸的建奴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绝佳的机会的。
他们已经准备好了简易的木排以及其他的渡河攻击,准备渡河进攻,每一个木排上都有一名民夫撑船,木排四周则有四名民夫抓着,帮助稳定方向,每个木排上面有六到七名建奴,长枪手,刀牌手和弓箭手,还有的则带着防枪防箭的木板。
建奴的长官们似乎已经做好了渡河中大量伤亡的准备,不断地催促着士卒下水。
先锋的建奴大概约有千人,以长枪手和刀牌手为主,他们先期登上木排过河,向南岸划过来,接着便是主力部队大概四五千人渡河,他们多数都是坐着民夫抬着的木排过河,还有的则是泅渡,至于骑兵部队,则是直接下河泅渡过来。
原本寂静的浑河再次杀声震天。
守在南岸的四门五公斤炮都推到了胸墙附近,他们都装填了霰弹,用以在必要的时候迟滞建奴的攻击,而对渡河的建奴的轰击则是由杜松遗留在岸边的火炮执行。
第三连的任务就是诱敌,他们只有四百多人,左右两翼是赵梦麟的边军两三千人,一旦战斗开打,建奴势必会发现两翼薄弱,他们就会投入兵力努力突破两翼,到时候再诱敌深入,利用杨泉的那些物事,或许能够重创这些建奴。
第三连会在正面抵挡建奴的猛攻,而两翼的边军也要抵抗,只要抵抗得越发激烈,建奴投入的兵力就会越多,而落入陷阱的建奴就会越多,自然达到的重创敌军的效果也就越好。
明军的炮火虽然猛烈,但是多数是见响不见成果,但是偶尔也会有炮弹直接砸中木排,将整个木排上的人都团灭。
先渡河的建奴已经抵达河岸,边军的弓箭手正在放箭攻击,木排上的建奴则竖起木板,防御弓箭。
呼喊声起,建奴先锋中的四五百人已经跳下水,前面的兵士举着木板,长枪手端平长枪,弓箭手则不断发箭掩护,不一会儿,先锋已经冲上岸滩,列队逼近胸墙。
“开火!”
等建奴接近胸墙大概三十多步左右的时候,胸墙后的第三连一起开火,枪弹横飞,直打得木板上的木屑横飞,十几名建奴直接中弹倒地,燧发枪的枪弹在这个距离穿透性很强,防枪的木板虽然能抵消掉一部分枪弹,但是依然还有命中,边军的火绳枪却远没有这样的威力,建奴举着木板,抵近边军驻防的胸墙,双方的长枪手立刻互相攒击起来。
胸墙前的战斗甚是激烈,各种长短兵器相接,弓箭互相射击,不断有建奴和明军的士卒倒地,呐喊声,口令声,惨叫声互相重叠,大家嚷成一团,血肉横飞,死伤枕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