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雪再临(1/2)
二月二十六日,抚顺关内,天降大雪。
张子云走出军帐,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而降,辽东入春以来的第一场大雪,虽然已经接近三月,但是春天却早已经消失无踪,如今的天气,反倒是像严寒隆冬,这让模范军那些山东的士兵倍感不适,他们从未见过三月还在飞雪的天气。
帐外的两名站岗的士兵军服和军帽上都落满了厚厚的一层雪,这些亲兵都是模范军的精锐,编成了张子云的近卫队,兵力只有一个排,但却是精锐中的精锐。
张子云仰望着黑沉沉的天空,寒风凛冽,从他的衣袖中钻。
本来按照计划,明军各部应该在二月十九日开始由辽沈各自的集结地向抚顺关方向运动,并于二月二十一日出抚顺关向老巢进军,结果二月十九日当晚便天降大雪,大雪一直不停,断断续续下了两三日,除了辽军以外,来自各地的客军哪有在三月还见过这般的大雪,道路也被大雪封住,无奈之下,杨镐下令各军停止前进,到达抚顺关的各军也就地休整,各军重新调整出发时间,预定为了三月初一各军自出发地进军,直扑老巢。
除了来回巡逻的士兵外,大多数士兵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烤火,喝着姜汤,同时不断咒骂着这突如其来的鬼天气。
一阵北风,只吹得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抖了抖身上的雪花,继续在营区里转着,和他的士兵们打着招呼。
因为得到了张铨的信任,模范军,登州大营以及广西土兵都安排在了抚顺关内驻扎,名义上三军由李光忠统一指挥,实际上则是由张子云负责指挥,这些天来,模范军的军官们对登州大营和广西土兵进行了很多训练,还补充了很多重甲给登州大营的步骑兵。
西路军下属各部汇集抚顺关的时候,杜松还进行了一次检阅,在那次检阅上,他对登州的骑兵尤其是陈进统率的模范军骑兵团非常感兴趣,后来还和李光忠说了几次,想要把陈进的骑兵编入他的九边骑兵之中和杜松一起行动,不过在张子云的坚持之下,加上张铨的说项,总算没有被调走,作为折中,登州大营的骑兵被抽走了一半。
除此之外,杜松对模范军的二十四门随军的五斤野战炮也有莫大兴趣,不过边军各部已经携带了大量的火炮,争取这些野战火炮留在模范军中远比骑兵简单。
张子云知道,这些火炮将在之后的战斗之中起到莫大的作用。
杜松自然也知道模范军的战斗力,他久在军中,那些是精锐,那些是废物,他是一眼都能看出来的,不过,这老头子更信任的是他手下的边兵。
那些来自九边的明军如同当初李觉训练的神机营步骑,甚至比之更强,这些在边地摸爬滚打,生里来死里去的老兵们粗鲁、野蛮且无畏,喜好烈酒,骂娘震天响,喝酒吃肉,不喜欢辽东的鬼天气,但行伍严明,军法严肃,比之山东、广西各地卫所的士兵不知道好到哪里去,这些满脸胡子拉渣,不修边幅的西北硬汉们虽然没有模范军严整以及优秀的装备,但是确实是一群无畏的士兵。
边兵的大营不过两三天就变成了垃圾堆,这些边兵的卫生观念和意识十分淡薄,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倒是嘲笑起来颇为整洁的模范军的营区,有机会便会嘲讽模范军的各种各样的卫生条例,甚至还有的边兵嘲笑模范军是娘娘营,不过很快,风寒时疫就让这些边兵吃了大苦头,最后还是模范军的军医以及大量准备的药物帮着控制住了边军大营的风寒,这让边军的几位副将对于张子云感激涕零,也就不像是一开始非常排斥来自山东的登州各军了。
西路军诸将的会议几乎每天都有在杜松的大帐之中进行,如他所料,张铨和他的大多数意见都被杜松当成了耳旁风,他只有一项建议被听进去了,就是他给杜松的关于萨尔浒、界凡山、吉林崖一带的情报,杜松已经派出了多批侦骑侦查这些地方建奴的部署、包括建奴的装备、兵力等。
抛开历史上的成见,真正见到杜松这个人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他虽然冒失狂妄,但是的确是个合格的武将,他就是那种平日里自认为天下无敌,到了战时却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猛将,比之叫得震天响,最后却坐镇沈阳的杨镐,要好太多了。
况且他对于有实力的人,还是相当尊重的,虽然张子云年轻,但因为模范军的缘故,杜松对他的确还是有些尊重的。
虽然张子云只和他接触了几次,但是蠢货二字的确和他绝缘。
张子云的军帽上落满了雪,执勤士兵的铁质军盔上也落满了雪,大多数士兵都比较平静,一年多的纪律训练已经让这些士兵对于纪律非常习惯了,虽然大部分教导队的人都已经分散到模范军的各团各连担任军官了,他们现在要么是在琉球要么是在陆军学校,还有的都在第一团和第二团里了。
在第二团的营地里,张子云看到了团长吴猛。
这个当初登州卫的辅兵,被塞在那六十多人之中,成为了张子云训练的第一批士兵,后来进了教导队,又进了第二团重新编练新兵,最终,这个当初一脸菜色,说话都有气无力的家伙已然成为了模范军的步兵团长,如今已经是腰厚膀圆,一个勇猛大汉了,他穿着一身宽大的冬季军装,腰间挂着指挥刀,带着铁质军盔,盔顶上一簇红缨,在白雪之中异常显眼,他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在空中抽得极响。
“他娘的,给老子动起来,动起来!”
站在他面前的是一名只穿着内衣的三十多岁年纪的汉子,他下身也只穿着一件白色的内裤,赤着脚站在雪地里,手中则拿着燧发枪。
天气寒冷,那汉子的身上已经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在吴猛的催促之下,不停机械重复着一个动作:装弹。
平日里模范军反复演练的就是装弹,对于模范军来说,一分钟内装填两发是基本功,能在一分钟装填三发的,就立刻提拔为上等兵,因此,模范军中有些士兵对于张子云和雷斯卡制定的装填原则进行了很多优化,又形成了新的装填原则。
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这人的手指关节已经不是非常灵活,但是装填的动作却依然标准和娴熟,撕开弹药包,装药,装弹,压实的动作都做得相对严整,只不过速度比之平常要明显下降了很多。
他装填完枪弹,吴猛把鞭子一甩,喝道:“上刺刀!”
那人从腰间摘下刺刀,装在了枪管上。
新式的刺刀是杨泉利用小高炉炼出的新式钢,经过水利镗床加工后制作而成的,比之之前用普通方法制作的钢更加锋利。
“预备!”
那人立刻举起了火枪。
“放下!”
吴猛就像是驯狗一样驱赶着眼前的这人做着各种标准的战术动作,不停呵斥着发布各种命令。
“冷不冷?”吴猛怒吼着。
“不冷!”那人的声音很大,声音中满是不服。
“哟呵,可以啊,不服老子是吗?那就给老子绕着大营跑一圈!”吴猛火气更大。
“陆军条例第十五条,军官不得无故处罚士兵,违反此令的军官罚俸半年!”那汉子很是硬气,全然不怕吴猛。
“啪!”吴猛把鞭子挥得直响,他三两步走到那汉子的面前,破口大骂道:“你他妈的还敢跟老子提是什么陆军条例,老子背陆军条例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凉快呢?老子现在就问你,陆军条例和纪律歌里第一条是啥?”
“服从命令!”那汉子立刻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