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大日心经(2/2)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学完全部五经一论后,即专业知识培训开始后第六天晚上,秦寒冬又像往常一样,开始诵读五经一论,这次他读的是《佛说观无量寿经》,读经能让他神思畅达,心胸开阔,因此,读经已经成了他每天晚上的必修课。
当他读到“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时,脑袋里突然“轰”的的一声,如闻晨钟暮鼓,神思骤然清澈,一篇经文从迷雾中显现出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雷音宝寺中,与十弟子俱,其名曰:尊者大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目连、尊者须菩提、尊者富楼那、尊者迦旃延、尊者阿那律、尊者优波离、尊者阿难、尊者罗侯罗。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神识生于灵台,灵台者,佛之舍利。观想宇宙星斗之气贯顶而入,弥漫灵台,与神识合,幻象乃生,神识可得五感之惑。可见佛陀菩萨,可见修罗恶鬼,此为眼识之惑;可觉口齿生津,可觉酸甜苦辣,此为舌识之惑;可闻佛香四溢,可闻恶臭盈室,此为鼻识之惑;可听佛陀梵音,可听罗刹嘶吼,此为耳识之惑;可觉软玉温香,可觉身入炼狱,此为身识之惑,此诸般幻象,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凡此种种,皆为虚妄,不可深陷。彼时可观想灵台有一佛,名为如来,宝相庄严,金光四溢,结如来法印,可守本念,可消五感之惑……………”
“呼,终于突破了桎梏,得见修佛法门了。”秦寒冬深呼了一口气,强压住内心的兴奋与激动。他的人生自此将踏上一条金光大道,长生成佛将成为他的毕生追求,以前但求温饱的秦寒冬成为过去。追求的改变,加上灌顶传承突破桎梏,让他的气质为之一变,多了一点祥和温馨的味道。
这篇经文名为《大日心经》,说的是佛祖如来传授给十大弟子的修佛法门,也是佛祖自己参悟修炼的法门,因而,从理论上说,修炼该法门修炼到极致可以达到佛祖授法时的高度,乃是佛教至高的修炼法门。此经与《佛说观无量寿经》所涉及的观想法门,有相似之处,却更为高深详细,妙不可言。《佛说观无量寿经》只是泛泛而谈,而《大日心经》则详细阐述了具体的修炼方法,甚至在修佛的九大境界(分别为显形境、夜游境、日游境、佛光境、驱物境、显灵境、舍利境、雷劫境、成佛境),每个境界修炼到了一定程度,都能产生佛门神通,当真神妙无比。
他的便宜师傅济世公佛修炼的就是《大日心经》,修佛500年,论修为本早就该修成真佛,飞升佛界了,但这个老和尚相当另类,100年前,他在飞升之际,舍利化佛之时,竟然放弃成佛,而异想天开地将舍利化为佛界。他成功了,只是可惜的是,他的佛界只有半亩地,哪怕是他经过100年不断地提升佛法修为,也只将它扩充到一亩地大小。
这些信息是秦寒冬此次突破桎梏自然而然出现在他脑海中的,应该是灌顶传承的一部分。秦寒冬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灌顶传承绝不仅仅是这些东西,但是目前他却也没有办法将灌顶传承的内容全部激活。
不过,秦寒冬已经知足了,《大日心经》已经为他打开了这个世界的另一扇窗户,能得见佛祖的修炼法门,已经是天大的福缘了,至于其他的,他并不强求,一切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