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万家姊妹(1/2)
宋公明度化了十八先锋勇士鬼,这时天色已大亮。他睁开双眼对何子道长说:“请何道长回去代贫道向县官禀报一下,贫道就不再回浮梁县衙去了。”
何子道长向宋公明和娄玉贞拱手行了礼,接上就告辞,回浮梁县城去了。娄玉贞也躬身向宋公明行了礼,道了别后就要离开。她突然又转过身来,这样说:“宋仙道,玉贞刚才来时路过一个叫矶头万家的小村庄,听见村里犬吠声异常凄厉,还有些非凡的响动。玉贞道行不高,未能算出其中缘故,但猜想那个村庄肯定会出什么大事,请宋仙道过去看一看便知分晓。”
宋公明道:“娄女士先回乌龙山去吧,贫道马上就去矶头万家。”
娄玉贞走了。宋公明念了几句经咒,随手把龙骨神马尾宝拂尘向前一掸,散落地上的盾牌和单刀便变成了干柴。接着,他就飞身去了。
在湖滨的一片平原上,有一块地形较高的土包,上面是一个有三十几户人家的村子,那就是矶头万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矶头万家的百姓在那块平原地上已经修起了一道完整的圩堤,开垦出了四百多亩良田。他们由过去的以打鱼为生,渐渐转变成以农种为主业了。这时,正值七月汛期,赣江涨水,内河水位偏高,圩堤状况岌岌可危。
宋公明打坐在圩堤上,稳心一算后便明白过来了。他起身而立,注目远眺,观察了一遍堤内的景象。只见一大片的水稻田,谷穗已经绿豆黄了,丰收在望。圩堤上有三三两两的巡堤人,他们在不停地走动着。宋公明看见在村的西头,有一座很小的土地庙,便径直朝那儿走去。
所谓小庙,就是本村人用红石砌成的简陋建筑,占地也不过一个田角那么大。里头摆放一块平整红石,上面雕刻了神名牌位字样。宋公明面朝神位,躬身一礼,然后说:“贫道是玉帝派来的修魂使者宋公明,请土地神出来一见,贫道有大事要问。”
一刻时后,土地神从庙后显身出来,拱手道:“宋仙道既是玉帝的使者,老儿拜识!不知宋仙道有何大事要问老儿?”
宋公明反问道:“这矶头万家村的圩堤今晚就要裂断了,土地神难道会不知道?”
土地神思忖了一下才说:“宋仙道,所谓天机不可泄漏啊!”
宋公明道:“什么天机不可泄漏?圩堤一倒,村里的百姓就要遭殃。请恕贫道直言:村里人给你做庙,年年供奉朝拜你,就是希望你能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如今他们有难了,你这样坐视不理,是否有所于理不妥呢?”
土地神道:“老儿一向都是遵守天规,照章办事。矶头万家的人有灾难,那是他们命中有劫数,宋仙道,我们可不能逆天而行啊!”
宋公明道:“我们是不可以逆天而行,但是我们的思想也不能太迂腐了;凡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贫道要行道德之事,这也是为神为道之根本作为,请土地神三思。”
土地神接上道:“其实宋仙道有所不知,老儿也和你一般想过。从河里发水那天起,老儿就变做一个卖提壶的老头,天天在这村里卖只断了提把的提壶,目的是为了暗中提醒他们圩堤要断;可是,村里的人都说老儿是个疯子。他们怎么就不懂得老儿的心意呢?”
宋公明听后,拱手行礼道:“既然如此,贫道就不劳烦土地神了,告辞!”
土地神一边还礼,一边仔细打量着对方。然后,他望着宋公明的背影道:“宋仙道,请你珍重啊!”
宋公明走进村里,看见一棵大樟树下有两个正在健身的女子,一个在练桩步,一个在抛举石锁。两女子身材结实高大,都是单衣薄衫,光着双脚。她们一看见宋公明便感到有点意外,都停止了运动走上前去。
穿红衣服的女子抱拳向宋公明施礼,问道:“师父!你从哪儿来的呀?”
宋公明拱手还礼,回答:“贫道自远方而来。”
红衣女子又问:“师父此来矶头万家,是找人还是办事呢?”
宋公明回答:“贫道此来一不为找人,二不为办事,却是因为担心你们村的圩堤安全才来的。”
“哦”红衣女子接上说:“这个就不用师父担心了,我们日夜都派了人在堤上换班巡查,严格守护。爷爷说了,今年初一还愿的年饭干爽得很,雨水不会多的,更不会断堤。”
穿绿衣服的女子接着说:“师父!天不下大雨,一般是不会断堤的。”
红衣女子接上对宋公明说:“噢,师父!她是我妹妹,叫暮霞;我叫朝霞。我爷爷是这村里的太公,师父若是有闲,我带你去我们家里坐坐,吃顿家常便饭。师父愿意吗?”
宋公明问:“你们家在哪?”
朝霞指着不远处的一幢三进大屋说:“那幢最高大的老屋就是我们的家。师父!走吧?”
说完,朝霞就准备带客人走。宋公明却拒绝地说:“贫道想先在这大树下歇歇,一一这里凉快。”
暮霞道:“师父!我家里也挺凉快的,家里还有凉茶呢!”
暮霞还要接上劝说,一个发须花白的老头走了过来,他手里拄着龙头藤树拐棍。朝霞道:“我爷爷来了。”
老头脸色清秀,面露红光,身体挺健旺的。他一面走,一面喊道:“两个丫头片子,还不去吃早饭,你们还要去巡堤呢!”
朝霞接上道:“爷爷快来,这个道士师父好像想找你谈话。”
老头走近了。宋公明一边拱手行礼,一边说:“贫道宋公明,见过老伯。”
老头连忙回礼,道:“老朽姓万。不瞒师父,老朽就是这矶头万家的掌盘人。请问:师父想与老朽谈些什么呢?”
宋公明道:“既然万老伯是这村里的头人,贫道也不瞒你:今晚亥时末,你们的圩堤要断掉。”
万太公脸色一变,立即又有点生气地说:“师父!你怎么能出言无忌呢?”
万家姊妹俩一听,也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她们看一眼气愤难抑的爷爷,又看一眼神态自若而又严肃无懈的宋公明,脸上浮现出忧虑神色。宋公明接上问万太公:“前几日,万老伯在村里可见过一个卖断把提壶的老者?”
万太公没有回答,即刻变得似乎敏感地把手一让,说:“请师父去老朽的屋里谈。”
宋公明道:“不必了。贫道是专门驱鬼除怪的,无事不登贵府。”
万太公立即转过身来,对两个孙女说:“你们先回家里去,吃了饭后赶快上堤仔细查巡,加强防护措施。记住:刚才这位师父说的话,不准再让别人知道。”
万家姊妹点了头,回家里去了。万太公问宋公明:“师父,你怎么敢说我们的圩堤今晚亥时会断?”
宋公明反问道:“万老伯,你觉得贫道是个说妄语的人吗?”
万太公瞧了一眼宋公明,接上说:“看师父的确仙容道貌,半点不像招摇撞骗之人。”
宋公明道:“那就烦请万老伯带贫道去圩堤上走一走。”
万太公点头答应了,两个便迈步向圩堤上走去。宋公明接上道:“万老伯的两个孙女英姿飒爽,气宇非凡,贫道觉得她们很有大丈夫的气概和作为啊。”
“老朽不是要脸,师父的话还真是说对了,那俩个丫头片子啊,可真是大能人哟!”万太公一边走,一边继续说:“她俩是双胞胎姊妹,自小时起就是男孩子的性格,又喜欢拳脚运动,力气大得惊人,十一岁时就能挑起一箩担谷子。前年三月初,建昌府来了一个叫郝成阳的将军,听说老朽的孙女力气大,特地赶来要和姊妹俩比比膂力;结果还是郝将军输了。他回去后,就派人送了一面锦旗来,上面写了‘万家姊妹巾帼奇女’八个字。这么多年来,老朽还没有见过一个男丁,举石锁能胜过她们的。”
宋公明问:“姊妹俩练过武艺吗?”
“武艺倒是没学过,就是天生力气大,饭量也大得惊人;都二十岁了,根本不像女孩子,老朽正担心她俩都嫁不出去啊!要不是两姊妹都有那种帮老朽管理家业的能才,老朽早就把她俩赶到她们的父母身边去了。”
说话间,两个便走上了圩堤,从西头开始向南走。只见堤外洪水滔滔,急流而下,堤内脚下每隔一段路便有几个扛着铁锹巡堤的男人。因为河里涨水,河水已经把矶头万家与外界分隔开了,村里的人若要出行就只有靠小船过渡。
万太公接上道:“不瞒师父,其实这矶头万家村,就是老朽的曾祖父从赣州到此开基立业的,后来又有几家同族搬迁到这里来了。开头这圩堤还很小,经常被洪水淹没或冲断。我们每年农闲时都要修补加大圩堤,到如今已有十二年没断过了。”
宋公明问道:“万老伯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当头人操劳,你的儿子都不在家里吗?”
“别谈这些了!”万太公有些气愤地说:“他们都厌恶这块地方了,都搬到吴城开米铺去了,就剩下老朽和两个丫头片子一样,舍不得离开这块风水宝地。师父,你说说看,这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又怎么能将它抛弃掉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