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篇 司马元显(1/2)
司马元显(382年-402年)东晋宗室。司马道子之子。任中书令、尚书令。搜括不已,富过帝室。性安三年(399),征调江南诸郡已免奴为客者,到建康服兵役,称为“乐属”。激起孙恩起义。他遣刘牢之*。又用牢之为前锋讨桓玄。后桓玄起兵东下,牢之倒戈,他战败被杀。司马元显,中国东晋皇族。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聚敛财产,富过帝室。
16岁即为侍中。隆安二年(398),兖州刺史王恭举兵讨伐道子心腹谯王司马尚之,殷仲堪、庾楷、桓玄、杨佺期等举兵响应。他被举为征讨都督,率王珣、谢琰等剿灭王恭,遣将坚守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迫殷仲堪、桓玄西奔,解京师之困。加散骑常侍、中书令,领中领军。劝安帝解除道子司徒及扬州刺史之职,自任扬州刺史,累官至尚书、太傅。以张法顺为谋主,培植势力。次年,征调江南诸郡已免除奴隶身份的佃客移置京师,以充兵役,称为“乐属”,激起孙恩起义。他聚敛财产,富过帝室。元兴元年(402)拜为征讨大都督,以刘牢之为前锋讨伐桓玄,牢之倒戈,他为桓玄擒杀。
主要事迹
一、孙恩起义
起因:司马元显顾及到有荆州桓玄的威胁、北府兵刘牢之难以控制,所以欲建立一支新军来对抗。但是因为兵源缺乏,于是下令强征浙东诸郡其本身或父祖本是奴隶,后已放免为佃客的壮丁,集中京师,担任兵役。加上浙东早先有五斗米教孙泰因伐王恭却被司马元显所诱杀,其兄子孙恩躲入海中,愚民以为孙泰不死而集资给孙恩,孙恩欲图谋报仇。在这两种背景之下,孙恩自海上发兵作乱,造成东晋王朝浙东沿海诸郡不安,甚至威胁到京师。
二、被举征讨大都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