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战局(1/2)
月中,前线传来消息,独孤锦已经抵达了中军营帐。立刻面见皇帝,但当其时独孤铉已经借口修养,离开了军营当然只是名义上的,所以他并无从确定皇帝的伤势,而接下来战局的突然恶化,也打断了他意图掌控皇帝生死的打算。
接替独孤铉成为整个战争的指挥,不由得使他这位名义上有过战争经验、实质上属于纸上谈兵人物的心血沸腾了起来。而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就在他抵达后不久,拖沓了三个月之久的和谈终于谈崩了,大尧使臣愤而回转本国,战争的烽火也重新燃点了起来。
独孤锦是不大在意和谈是否成功的。一来战争开始阶段天擎的节节胜利极度扩张了他的自信心,在没有弄清楚为何会取得这样的胜利的前提下,他将一切归因于大的军队太过无能,而自家的军队所向无敌。这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只是他忽视了军情畅通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如今换了他领导军队,那些七色旗无孔不入的情报还能到他手上吗?
二来,如果没有战争,如果没有他指导下的大胜,他要怎么去收拢这支军队的军心?要知道军人一腔热血,多数没有那些弯弯曲曲的心思,只认定强为尊,在这样的情势下,要他平平安安坐等和谈结束,两国和和气气各自收兵,那他不是白来了?
所以在这样的心思中,他并没有去理会为何前面一直拖着,虽然不成功但也并没有决裂的谈判会在一夕之间完蛋,而是积极备战,雄心勃勃要打下比独孤铉在前期获得的更多领土,这样他才有取代的资本。
然而世事总是难尽如人意的。就在战火重启后不久,天擎原先节节胜利的态势便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先是大尧军队的善战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们显然是把国内最精锐地军队调来了这边前线,可见前期的战争给他们国内带来了多大的压力。这批军队到达以后,原本望风披靡的天擎军队突然现,对手的死硬程度一天比一天高,斗志一天比一天强,以前望见自己就转头逃跑的人,现在居然也学会死战了!
其次,原先让将领们赖以出制敌机先命令的情报生了完全的逆反,不仅情报的数量大大减少,而且精确度直线下降,以前是十个里面至少有八个属于真实且有用的情报,现在则最多有个两三个已经很不错了。这令到他们地判断力大大下降,再也无法像初期那样指挥起来如臂指使,战局自然也不可能再有那种势如破竹的情形。追究负责军情的人,得到的答案却是现在大全国上下一心保家卫国,许多密探都被人给揪了出来,他们对此也无能为力。将领们虽然不满意,却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只能郁闷在心头。
最后,最致命的,还是内部问题的浮现补给跟不上了!
这本来应该是最先生地事情,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六十万军队的补给不是说着玩儿的,更别说在边境上一拖就是四、五个月,就算天擎以前从未有过如此大型的战争,储存下来的军需物资可谓海量,可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啊!以朝廷的储备来说,早该已经见底了才对,全靠七色旗强大的保障能力在支持着,如今独孤下令削减了来自他们的支持,朝廷方面就禁不住捉襟见肘了。
所有地这一切都给一心想要开疆裂土、创造不世功业地独孤锦泼上了一盆冰水。让他沸腾地心迅速冷却下来。为何一直见好地战局在他到来之后便急转直下。他将原因归咎于独孤铉莫名其妙地和谈。若不是和谈给了大尧充分地准备时机。现在又何至于如此被动?这个理由本身是没有错地。但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没有现到隐藏在更深处地致命陷阱已经向他张开了阴森森地大嘴。
后方已经闹成了一锅粥了。
不利地战报一封封飞来。被独孤刻意关照过之后。不论有心人如何拦截。这些坏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朝野间蔓延开来。
民众是单纯地。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战略战术。不懂打一场战争究竟需要怎样地心力和实力。他们只知道胜利还是失败。关系到天擎地声誉、国力。甚至关系到他们亲人地生死。
所以当前线不利地消息一传开来。在有心人地挑拨之下。战争前后期地鲜明对比令他们对独孤锦产生了极大地不满。以前他当闲散王爷地时候。怕是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个人在。现在他出
几乎天擎王朝地上上下下都听说了他地大名。但却是。独孤锦在民间地声望一落千丈。
在朝堂上,自然也是一团乱麻。皇帝伤势殆危就已经够麻烦的了,换上个看似精明的王爷却更加火上添油,许多大臣不由得对这位箴王爷的无能大肆抱怨起来,这些人大多都是令国公一派的。令国公也觉得气闷不已,不过更多的则是惑。按照他对独孤锦的了解,就算他不能做到战场上百战百胜,可也不会造成如此被动的局面啊!更何况令海在他身边,自己儿子的本事自己不知道吗?怎么想也不可能把局势坏到如此程度。但不管他怎么疑惑,也绝对想不到独孤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朝廷上只有那些出身七色旗的官员们多少能够猜到一点,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说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