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葬宋 > 第三十七章 疍民

第三十七章 疍民(2/2)

目录
好书推荐: 荒区猎艳 流氓卧底 情挑今夜 天行剑 异世画魂 祖龙 倾城谣 二十七个羊皮卷 重生之风云天下 春风谁渡奈何桥

侯天赐眉毛一挑,但是看着自己儿子的神情。终于说道:“那好,钦差大人一路辛苦,有事情明天再说吧。”说罢躬身一礼,便要退出去。

姜明看见老人家鬓发斑白,精神倒是很好,性格爽直的可爱,也不忍心驳他的面子,于是对侯强说道:“侯大人,你为令尊解释一下吧。”

侯强听到姜明这样吩咐,心中一喜,本来不能和父亲说大军的去向,但是既然问及。不回答的话心里也是颇感为难,但是姜明既然答允说,可以说看重父亲这个人,也相当于看重他自己了。

当下把父亲拉到一旁交代起来,姜明只是笑着喝茶,心中却是努力回忆着后世的记忆,想着能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原来,大军决定前来赤石,然后伺机偷袭刘深水军的同时,考虑到自己这方仍旧有五百余艘船只不舍得放弃,况且人多眼杂,难免不泄露风声,也想到无论偷袭成功与否。都要退到台湾一带,粮草和军需物质也要供应,就决定由陈宜中和吕师夔带着钦差的行头,由水路从广州湾出海,沿海岸线经由南澳岛在红海湾一带停留,随时等候接应姜明等人。

此次姜明前来赤石,除先头来的一千黑衣士卒是他的亲卫之外,其余的只带了四千人马。本来陈宜中力劝姜明不用亲自前来犯险,让侯强和吕师夔前来就好,但是姜明总是不放心吕师夔这个人。还是教于老谋深算的陈宜中一起比较好一些。

最后的好消息就是本来姜明担心在海上和陆地难以通讯往来,但是意外发现的是,原来在宋朝已经由信鸽的出现,而且用的很为熟练。才使姜明更加放心。

进了元新寨。已经放飞了第一只信鸽了,想想这个世界,姜明真的感到很奇妙,不是说信鸽是近代的产物吗?幸亏姜明没有把这个建议当成宝一样的拿出来,要不还不是笑死人了。

不一会,侯强就已经向父亲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姜明相信,侯强有分寸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见他们父子二人话已经说完,也慢慢的站了起来,想侯天赐一礼道:“老人家这下有些放心了吧。”

侯天赐唬的一跳,连忙让开,道:“我大宋天兵已至,老夫怎么能不放心呢?”

姜明呵呵笑了一声,还是十分恭敬的问道:“那请问一下老人家,你可知道附近可有疍民?”

“老夫还不老吧?”侯天赐笑道,突然话音一转,惊异的问道:“你要找疍民?找他们做什么?”姜明微微一惊,这个侯天赐反应怎么那么大。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是方才在回忆着,想到在海口时,听说有一个疍民群落。“以鱼为生”,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疍民是个特殊的群体,有的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古越族的后代,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因为常年漂泊海上,他们又被称为海上的“吉卜赛”人。

出于兴趣,有查证资料得出,海南的疍民原本是生活在两广和福建的水上人家。他们漂行于中国南方沿海各地,为了抵御海浪,大约在1000年前,疍家人就造出了名为“鸟船”的船只,其船身狭长,上阔下尖,冲波劈浪无所畏惧。也正因为他们很早就具有了远航的能力,才能为了追逐鱼群,或为了逃避战乱和荒灾,由珠江流域驶进南海,并进而跨过海峡来到海南,见岸遇港就泊船扎营,靠海繁衍生息。

由此想到了如果能招募一批像这样的疍民来掌控船只,对于今后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助益,但是没有想到侯天赐的反应竟然是这样,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但是此时,只能肯定的点点头。

得到姜明的回答后,侯天赐的眼睛眯了起来。上下打量了一番他后,问道:“钦差大人可知道疍民的出身吗?”

姜明不由的一愣,摇摇头反问道:“不就是水上人家吗?颇通海理水势,眼下正是朝廷需要此些人才之际啊。”

侯天赐还没有说话。侯强走上来道:“疍民本是先秦时西瓯越人。秦始皇派屠睢杀西瓯王,越人宁与鱼鳖禽兽杂处,不肯事秦,以至变为“疍民”。”还没有讲完,侯天赐就截住话头接着说道:“历朝各代均视其为贱民,我大宋朝廷一向也不把他们放在心上,甚至还明文不得与疍民通婚嫁之事。这些钦差大人可知道吗?”

姜明一时语塞,这些他还真的不知道,还想到疍民以水为生是一种习俗而已,但是听候家父子所言,疍民平日和朝廷有些积怨,这个倒是不好办了。

...

目录
新书推荐: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