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习路。(1/2)
子瑜早就有学习的打算,怎么说也不能当文盲吧!知道的多了在一些时候也不会出错,不然,万一说错什么怎么办?说到这里他其实还是挺感激有子谦这个双生哥哥的,至少做事情都有了一个参照,不会太早不会太晚不会太出格。
反常即为妖。
子瑜可不想别人把自己当做怪物看,那些风言风语吐沫星子都能把自己淹死。远的不说吧,就说这近的,听说城里有户人家刚刚满月的孩子就因为冒出一句众人听不懂的怪话,然后被当做妖孽附体,请道士作法,硬生生把一个孩子溺死了。
这件实例还是子瑜在襁褓中听来的,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让他硬是把自己的智力开发推迟到了子谦的后面,害的苏木青差点儿以为这个儿子有什么智力缺陷。
可想而知,要是没识字的自己突然冒出什么名篇名著,搞不好被当做妖孽沉塘也是有的。这件事情逼得子瑜不得不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独自保守着自己的秘密,不敢有分毫差错。
因此,子瑜学习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命运之神到底还是眷顾他的,让他无意中捡到了一本《学语》,应该是从大户人家清扫出来的旧书,却被子瑜奉若至宝。
能够认字是一方面,更多的欣喜则是因为竟然是繁体字,好吧,虽然子瑜对简体字更熟悉,但是遇到同源的繁体字,那不就意味着可以少学很多字了吗?
缠着苏木青让他教自己识字,其实也就是做一个幌子,那些字连蒙带猜,总能够明白得**不离十。
说到这里,苏木青作为一个爹爹的态度就很奇怪了,他明明自己识字,却对教育孩子十分不热衷,好像不想让孩子上进一样,总是藏着掖着的。
幸好子瑜本就认识许多字,听着苏木青快速一念,大部分也都明了了,属于“神童”范畴的一遍即会,粉碎了苏木青不想教的目的。一想到苏木青那种惊讶的神情,子瑜就很有成就感。
子瑜子谦小的时候是吃百家奶长大的,村子里的大娘大婶们都没有少照顾他们两个,虽然农村妇女大多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子瑜还是从她们口中得到了许多事情,最切身的除了某家的丑闻,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了。
太康皇朝对于教学还是很重视地。至少村子里地人都知道孩子能够去镇子上念书就是好地。以前村子还富裕地时候也有过村学。现在除了镇子上还有乡学之外。就没有别地地儿可学习了。但乡学地学费也是不少。除了村长家地儿子在镇上地乡学学过一段时间以外。村里地其他孩子都没有这个殊荣。
只可惜村长地那个儿子张德胜并不是学习地料子。乡学之后就没有被人看上。没有人推荐。就没有办法继续上学。而上不到州学。是没有办法考取功名地。这一点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地发展。
但仅仅是学过乡学地经历就了不得了。早早娶上了镇上地一户商户人家地女儿。一直为村里人所津津乐道。
在村人眼中。能够上乡学。都是大大地有出息。银子。房子。娘子。那是要什么有什么。直到现在一说起来。还都是交口称赞村长家那个小子。把他当作了自己孩子地榜样。
一说起来就是“你看看村长家那个德胜。……”“你学学人家德胜……”这样地话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村人对孩子地口头禅。弄得德胜成了什么了不得地大人物。一回来都是要被一堆人围着说一通地。连德胜他家娘子也成了十分有面子地人。
美中不足地就是德胜是住在镇子上他娘家家里地。这其中固然是因为他母亲早亡。只有老爹一人。他又总需要在镇子上工作。把娘子和公爹放在一起多有不妥。更多地其实还是那个娇娇娘子娇气。不愿意来村子里受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