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悲剧进行时(1/2)
美国人吃了这么大一个闷亏。誓要进行报复。他们开始向阿富汗地区,以及俄罗斯和中国派出海量特工人员,试图查明这一起事件的真相。
美国在丹麦罗瓦迦米修建的雷达站在当天曾经截获过一个简短的无线电信号。但是他们没能破译出来,只是有一个词被美国佬铭记在心:钢普达。
研究持续了近一个月,却一无所获。不过美国佬在这一个月内并没有闲着,他们的特工人员已经摸到了一些蛛丝马迹,正咬着不松,循踪猛追。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钢普拉’背后有有俄国人和中国人的影子。”乔治.特尼特和他的主子比尔.克林顿一样,有一副健壮的身板,精力充沛、目光咄咄逼人。这使他看起来更像是一名退役的运动员而不是掌控着全球最强大情报机构的掌门人。
比尔.克林顿满面不爽地揉着他的大鼻头,听了这话接口道:“是什么?”
比尔.克林顿沉思一会儿,看了看乔治.特尼特,然后与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副总统戈尔、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国家安全顾问桑迪.伯格以及四星上将、海军部长理查德.丹齐格交换了简短的意见。
这个观点却遭到了其他人的抵制,不仅副总统对此表示担心,甚至就连鹰派的军方海军部长也明确反对这个意见,因为这耗资太大,而且收效甚微,很可能雷声大雨点小,得不偿失。他说,“如果我们不是为了战斗,仅仅是要威慑的话,那么我们还不如出动横须贺海军基地的小鹰号――”
理查德.丹齐格戴着一副金丝眼镜,银白色的头一丝不乱,给人以儒雅的感觉,但是事实上他是一名职业军人。他把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全部奉献给了美国海军,他在去年荣任海军部长之后,更是致力于提高美国海军全球作战能力而不遗余力。这个外表文静、内心狂野的家伙甚至在秘密演习中利用核攻击把假想敌俄国炸成了废墟。
对于奥尔布赖特的指责,他根本不屑一顾,甚至连辨解都没有。他耷拉下眼皮子,对总统道:“克林顿先生,我们的尼米兹号现在在回布雷默顿路上,需要回基地休整六个月,而卡尔.文森号还在母港诺福克。大西洋舰队其他的航母群也各自有任务,林肯号和罗斯福号都在圣迭戈海军基地进行训练。”
“女士。这两艘航空母舰还在大修,一艘在诺福克,一艘在明波特,需要去看一看吗?”理查德.丹齐格矜持地微笑着,这让奥尔布赖特气得几乎要狂,她知道讨论起航空母舰来,自己永远不是海军部长的对手,一转眼看见国家安全顾问,立即调转枪口。
“啊,我没有看法,国务卿阁下。”
“女士们,先生们~”比尔.克林顿咳嗽了一声,双手下压,示意大家停止争吵。
两人同时点头,美国的武力冠绝全球,而美国人的精神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吃了亏不报复那是绝对无法想像。有了总统授权。只待参议院通过后,两人就可以调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力量,与神秘的“钢普拉”决一死战。
理查德.丹齐格同样点头允诺。
“总统先生。”
比尔.克林顿打了个哈欠,坐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突然觉得身体里有点躁动。
媒体上的口水大战先由美国挑起,然后俄罗斯和中国严辞反驳。三方分别召见了对方的大使,提出了n项抗议。而老jian巨滑,一辈子在外交上混的大使们总是不卑不亢,他们一言不地听完对方的口水,再礼貌地递上早已写好的声明,然后告辞。
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中国,都有各自的小弟。不过是谁多点谁少点的问题。风暴初起时。欧洲基本上保持沉默,但是英国却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声援美国,宣称支持美国严惩治凶手。然后是澳大利亚也表示对此次美国十七名海军6战队员被袭死亡事件表示极大的震惊,要求国际舆论声讨恐怖主义,建议由联合国成立调查机构,对此事进行彻查。
韩国总统金大中则谨慎地表示,希望三国之间加以沟通,不应互相猜疑。但是他的声音立即被脑袋里灌满了劣质烧酒的韩国人淹没,他们顺手把他撵下了台。然后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总统竞选……棒子们一时很忙,没工夫参加口水战了。
不过据当晚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播出的现场采访来看,很多人对他的作秀“感到恶心。”认为这种举动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的国家形象。
而英国相托尼.布莱尔则在唐宁街1o号接受了记者采访,他汲取了教训,不再煽情,也不再当出头鸟。不过他却建议联合国应尽快通过澳大利亚的动议,成立一个高规格的调查组,不仅要调查此事,还要打击恐怖主义。
至于以色列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吓得根本没敢说话。而法国和德国竟意外的表了相同的言论,就是“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之前,我们什么也不能说。”算他们够聪明。
好事成双,坏事似乎也会接连而至。
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呼声虽然不高,但是分量却并不低。除了被俄罗斯和中国以外,古巴一马当先,朝鲜的金正日同志也高调登场,在电视中,他们再一次抨击了美国。不过卡斯特罗还算温和点,至少他对美国士兵的死亡表示了遗憾。而金正日的《劳动新闻报》、《朝鲜人民军报》则几乎是喜出望外地表了不差一字的社论,扬言这是“美帝国主义侵略阿富汗人民的一次可耻的失败!”
这两个国家的冒头,让美国人怒了,就在他们准备挥起大棒开始惩罚“异教徒”时,英国的《太阳报》突然爆出惊天秘闻,将这一事件再一次推向**!
《太阳报》的自由撰稿人、高级记者罗伯特.斯特劳表了一篇名为《有图片,有真相》的文章。
与其说这是一篇文章,还不如说这是一个“看画说话。”
第一张照片中,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架运输机降落在阿富汗山间。
“这是一架俄制安32军用运输机。”罗伯特.斯特劳配上了说明。
第二张照片,运输中走下几名士兵,他们堂而皇之地穿着美国海军6战队军装。
“走下来的是美国海军6战队员。”
第三张照片,基地里的人点燃了木柴堆,冲天火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背景中的基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