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侍从长官(1)(2/2)
“怎么?老夫说得还不够清楚?”
张伟业很疑惑:“可是……这是为什么?”
张雄望了他一眼,然后说道:“让你回去当侍从长官。”
“侍从长官?”张伟业更诧异了,在大汉,只有公爵以上的爵位的人才有资格配侍从长官,其他的只能称为侍从长或侍卫长。可谁会找他当侍从长官?张伟业想来想去,只想到了一个人——原来的德亲王、现在的德公爵刘钦。
张雄继续解释道:“这是刚刚接到的命令,你马上就回长安,找太尉报到,具体情况会有人告诉你的。”
“是!末将遵命!”
汉元160年4月(公元前43年),长安城。
其实,最先提出让张伟业回长安的是新任的尚书令石显,而张伟业回长安也不是给刘钦担任侍从长官。自从刘奭登基之后,长安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萧望之与张俊逸依然像过去一样主持内阁,处理着大大小小的事务,每天,他们会将各地的奏章先行处理,然后送到刘奭那里,由他正式签署发布。在许多人看来,大汉朝的权力已经完全掌握在内阁手中,过去萧望之和张俊逸一文一武,在内阁中常常发生争执,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俩几乎在所有问题上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这让刘奭多少有点担心。
石显一直在刘奭的身边,留意他的一言一行,虽然刘奭没说过什么,但石显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刘奭想行使更多的权力,施展自己的抱负,可他手中没有依靠,甚至不敢过多地依赖定国公和镇国公两府。别看刘奭是皇帝,可他要想升谁的官还要经过内阁的同意,想升谁的爵位也要报给议会批准,至于国家法度、朝廷政令就更不用说了。于是,石显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刘奭从这张、李两家中挑选一人担任自己侍从长官,以换取这两家更多的支持。就这样,刘奭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张俊逸和李天赐,表示想从他们两家当中挑选一人做自己的侍从长官。
张俊逸和李天赐都没有意见,他们俩在一起商议了一下,李家没有合适的人选,而张家有张翔、张成龙和张伟业三人。李天赐建议:“张成龙掌管着百草苑一时走不开,就让张翔去吧。”
“不,还是让伟业回来,他做这个侍从长官最合适。”
李天赐不明白,张翔哪点不如张伟业,不过张俊逸没有解释,他也就没问,反正是张家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处理好了。
刘奭对张俊逸的安排也有些诧异,按理说担任皇帝的侍从长官是进入大汉朝核心权力的捷径,张俊逸、张英都担任过此职,就连李萧的父亲李兴汉在出任南洋总督之前也就任过刘询的侍从长官。张翔是张雄的唯一的一个儿子,是继任定国公的第一人选,然而张俊逸没有把这样的好机会给他,而是给了一向玩世不恭的张伟业,这让刘奭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张俊逸并没有想那么多,对他来说,张翔和张伟业都是自己的侄孙,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没有谁疏谁亲之分,他考虑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张伟业已经快二十了,可还没有成家。张翔的妻子已经怀孕了,他想让张伟业回到长安来早日成婚生子,因为在阿兰州想找只母猪都不太容易。
刘奭并不知道这些,他回来之后把张俊逸的决定告诉了石显,石显也很意外,他问刘奭:“万岁,这张伟业为何如此受太尉的器重?”
“朕也不知道,太尉这么做一定有他的深意。”刘奭不想去猜其中的弯弯绕,对他来说,无论是张家还是李家,只要有人来做自己的侍从长官都是一样的。
石显见刘奭不再说什么,他也只好不再提及此事,他随手拿起一份奏章看了一下,然后递给了刘奭:“万岁,这是阿兰州来的。”
“阿兰州?”刘奭以为是张雄发来的军情通报,于是接过来一看,却没想到是有关王根的,原来是在逮捕他之前让他逃脱了,萧望之在奏章上批示“交廷尉府全力追捕”。刘奭皱了皱眉头,然后对石显说道:“交给廷尉府有什么用?他们就没干成一件像样的事。石显,依朕看此事你多留点心,全力追查王根的下落。”
“是,臣遵旨。”石显有些无奈,他一个尚书令,陪着皇帝处理政务的三品大员却要去干捉拿逃犯之事,可他在这里也就是陪着皇上说说话,来回搬搬奏章什么的,基本上就是一个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