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刘询之死(6)(1/2)
当刘钦和刘奭出现在临华殿的时候,大多数在场的人都渐渐地止住了哭声,大家哭了大半夜,已经哭累了,再这样哭下去恐怕真会搭上几条人命,现在大家就等着宣读刘询的遗诏了。张俊逸见张英领着两位殿下进了大殿,立即率领群臣给二人见礼,然后请二人上座。现在遗诏还未宣读,皇上的宝座还是空着的,所以刘钦和刘奭一左一右坐在大殿的两侧,张俊逸和其他几位重臣则分别坐在他们的下首。
等大家都坐定了,张英先站起来说道:“二位殿下,各位大人,现在万岁已经归天,还望殿下及各位大人节哀顺便。有道是可国不可一日无主,是否该请出遗诏,诏告天下,以安军心、民心呢?”所有的人都明白,张英虽然只是个三品官,可他却是皇上生前最亲近的大臣之一,他说这话一半代表了皇上的意思,另一半则是太尉的意思。
王武一听这话,心中暗喜,他在这里等了一夜,原以为今日可能不会再宣读遗诏了,没想到事情又有了转机,于是他没等张英坐下,就急着站起来说道:“张大人说的在理,可丞相病重在床,何人该去请遗诏?”王武故意没提霍山的名字,以免引起别人的怀疑。
几乎所有的人都急着想知道遗诏的内容,不愿意再等下去,于是一个个都点头称是,可又没人站出来说应该谁去请遗诏。终于,光禄大夫夏侯胜站出来说到:“诸位,依据祖制,当由丞相大人请出遗诏,可现在萧丞相也卧病在床,不知何时才能康复。老臣想来想去,太常霍大人主管庙事,由他代替丞相请出遗诏最为稳妥,不知两位殿下和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对!对!……”“有理……”
夏侯胜的话引来的一片赞同之声,其实谁去请遗诏也只是一个形式,大家并不关心,在一般人看来,不管由谁去请都是一样的。
刘钦和刘奭互相看了看,都没有意见,于是众人又将目光投到了张俊逸和李天赐的身上,只等他们点头了。张俊逸见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自己,于是不紧不慢地拈了拈胡须,然后问坐在他下首的李恩泽、王武等人:“几位大人,不知此法可行否?”
李恩泽等人都点了点头,王武更是说道:“夏侯老大人说得有理,老丞相不在,由霍大人来请遗诏再合适不过了。”
张俊逸没有急着表态,而是起身站起来,大声问道:“诸位大人可有异议?”
殿内群臣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吾等无异议!”
大家说完,就等他张俊逸发话了,没想到他只是对着大家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脸来又问李天赐:“镇国公可有异议?”
李天赐向他摆了摆手,表示自己也没有意见。张俊逸见大家都没有意见,朗声说道:“太常大人掌管宗庙祭祀,由他去请遗诏并无不妥,不过……”张俊逸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他这一停顿,王武和霍光心里格登一下,不知道他要搞什么花样,其他人也不明白他想说什么。
张俊逸环顾了一下,见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才接着说道:“……不过,老夫以为,还是由丞相大人去请遗诏更加稳妥,也更符合祖制!”
“啊?丞相大人?他……他不是卧病在床了吗?”王武一急,失声叫了出来。不仅是他,其他人也倍感意外,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殿外突然传来侍卫的喊声:“丞相大人到!”
随着这一声喊,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大殿的正门,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下,只见萧望之大步走进大殿,他的身后跟着的则是李萧和一身戎装的张成龙!所有人都呆住了,他们事先都得到消息,说丞相已经重病不起,可现在萧望之虽然一身缟素,步履却很稳健,看不出一点生病的样子。
萧望之走到刘奭和刘钦面前,深施一礼,带着哭腔说道:“二位殿下,皇上归天,老臣却不能来送他最后一程,实在是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啊!”这是萧望之的心里话,几日前,李萧亲自来找他,告诉了他一切,要他装病在家,结果他连家门都不能出,即使知道刘询要死了,他也只能待在家里演好这出戏。
刘奭和刘钦急忙起身回了一礼,整个大殿内,除了他们兄弟俩,也只有萧望之一人穿着重孝,其他人都没来得及去换孝服。
接着,萧望之又转身对张俊逸拱了拱手,说道:“张大人,老夫来迟了!”
张俊逸也拱了拱手说道:“不迟不迟,我们这里正等着老丞相去请遗诏了。”张俊逸这么一说,其他人这才想起来这事,只有王武和霍山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