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三回:真情动金殿失态 寿仙宫妲己承恩(1/2)
有了黑虎的说服,崇侯虎留下了一部分卫队守候,大军撤离,没有再去为难苏护。
冀州城(今hnw县境内)免招战火涂炭,百姓自然高兴,俱来府衙祝贺,苏护是含泪接应,所谓有一喜必有一悲,因女儿获难,又因女儿解难,这是天妒冀州吗?唉,要感谢神灵护佑呀。
想到此处,苏护是老泪纵横。答应崇黑虎这一步棋,走的是对还是错?
“无论怎么说,不能让全忠再闹了,他虽然对妹妹好,但也不能因此宠着,毕竟这不是儿戏,全族人的性命要紧。况且,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黑虎既然能守信退兵,我们还有什么可推脱?”
“唉,全忠鲁莽,这事也是因他而起,若不是得罪了那无赖小儿,怎会有如此事端?凡事三分忍,他青年气壮无知,这也怪不得他了。唉,不去想了,不能多拖延,若因夜长梦多,全忠觉醒必是搅了事端,反坏了大义,使我在兄弟朋友面前背上反复的名声,今后在朋友面前还怎么能抬头?且罢,明日即把这事告知女儿,让她及早准备吧。”
翌日,苏护就把事情缘由,含泪说与妲己听,然后说:“女儿,非是为父不留你,实是你之一身安危关系到我们苏姓全族人的存亡。”
听父亲如此一说,苏妲己也是惊慌,坦直言道:“父亲,离开了你们,女儿也是为难,父母养育多年,恩情难了,儿大了,正是报效父母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从此就要离开父母,哪里还来报答?啊,父亲,女儿舍不得离开你们呀。究其根源,都是女儿惹来的祸,苍天啊,难道妲己不该来到这世间吗?罢了,父亲,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全族人的性命要紧,女儿的个人安危不算什么,自古是君为臣纲,君赐死,臣不敢违,君令召,臣便行。父亲既然已经答应了君王,也就不能再推脱,请父亲早作打点,若这边争斗的消息传出,坏了君臣大义,必危及到全族百姓的安危,父亲,从今以后,女儿就不能再伺候在你老人家身边了,父亲,莫要责女儿不孝,女儿也不想离开你们呀。”
……
唉,红颜何罪有,怎堪上苍妒。
春雨虽珍贵,花残更可怜!
妲己一语未完,泪成千行。
苏护泪水随着女儿的泪而流下,女儿如此通情达理,他心里也颇感欣慰。
“好孩子,懂得体谅人,真难为了她。”
但是,这个事并不能轻易的就定了。苏护想,还要对苏全忠儿弹压,昨日,崇黑虎来的时候,苏全忠守城,没有听到他们之间的细语,并不晓内中缘由。
此刻,已经和女儿说定,就得劝苏全忠把火爆脾气收敛一下,此刻切不可再闹事。闹起事来不但与事无补,还会断送了冀州人民的性命和妲己的前程,是啊,若崇侯虎开初不为讨伐名,仅是为大王的事而来,这就好商量。
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所谓好事多磨,夫人那边则无事,虽然她疼惜女儿,但常在经堂,一向念经诵佛,谅不会因此出事。虽然如此,还得预先通气夫人,让她母女倾述一番情感。这多年下来,女儿即要离开,母女之间岂能无悄悄话,唉,这些事不能不告知,否则,岂不是显得自己太过无情,太过残酷。
虽然,崇黑虎也限定了期限,这母女叙话的空间谅还能有。
女儿要走了,苏护想了很多,甚至想到女儿今后面对纣王,该如何应。唉,伴君如伴虎,此去是祸是福也还不知,到了那里,这宫中的礼节不能废,需着人来指导女儿,防出了差错。
、、、、、、
一切思谋已定,苏护方去安歇。
隔日,崇侯虎派人相催,苏全忠怒火升起,欲强对使者,在苏护大声喝令下,方把苏全忠压住,又着副将郑伦强行扣压住苏全忠。当然,为防意外发生,苏护对行程也稍做了安排,一切停当后,方打点行装,带上家兵护卫,在侯虎的监视下起程。
行前,苏护嘱咐儿子,道:“全忠儿,为父此次进京,少了要三五个月,多则要一年半载,你替为父坐镇冀州城,带着弟弟们潜心于武艺,切不可和其他州侯争战,全忠呀,你要冷静,你的弟弟全勇全孝皆有些义气用事,你不能随着他们,你要多注意,凡事须知斟琢,不可鲁莽。切记切记。”
全忠被父亲所扣,只得答道:“父亲,但请你放心,家里有我撑着,冀州的天就不会变,一旦朝歌那边昏王对你不利,我必带上兵马杀上朝歌。”
“混蛋,你这是怎么说?不晓得变通,我是白养了你。”
在父亲的责骂下,苏全忠低头。
“父亲,你放心,我不再闹事了,我会静心等你回来,带着冀州子民走向富裕,好好的生存下去。”
“全忠儿,你这下明白了?全族的生存才是硬道理呀,无论为父有什么危险,为了本民族大义,你也要忍啊。儿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虽把你妹妹带去,也不一定就是向崇侯虎低首,今后见了大王,或可借机辩上一辩,也许就能扳倒那个恩将仇报的小畜牲。他尤家的事,我也调查了,就是侵占了你媳妇的家产,唉,这一家,都是世间少有,真正天理难容的畜牲。”
听父亲如此说,儿子放心了,父亲并不是老了糊涂,他有自己的打算,我也不应该再闹事了。
“父亲,你放心去吧,我一定听你的话,牢守冀州,必不让外族来侵犯,保我们苏姓一族在冀州的世代平安。”
儿子明白了此中道理,苏护终于放心,遂请了一卦,取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之时,鸣炮而发。
正是春三月,妲己拜别母亲杨氏,真是鹦歌婉转,泪如雨下,断气回肠,万千媚态,如芍药笼烟,直把在场之人都弄得悲云笼罩,呜咽一片,在嫂子们的一再拉劝下,方含泪上车。
这一路上,春光明媚,花香鸟语,杜娟啼鸣,山雀盘旋,满山花草红红緑緑,看的妲己是赏心悦目,情不自禁,往昔甜蜜的回忆又上了心头。那一会,在哥哥的带领下追逐满山花草,迎着晚霞,和着黄鹂,唱着优美的归家曲。
归家来,归家来,远方的人儿归家来。
家里有母亲期待的眼神,父亲慈爱的目光。
归家来,归家来,漂泊的人儿归家来。
听惯父亲关怀的语句,爱恋母亲唠叨的神态。
、、、、、、
泪水湿了妲己的眼,这一路,在北伯侯崇侯虎的管制下,她的行动并不是自由,过州府都有知事来问询,拜庙宇有监护,进道观须请示,焚香火有限制,她像一只失笼的小鸟,缺失了父母的关怀,再无自由。
这一会,妲己想了很多,出人头地的感觉在暗夜里滋生、、、、、、
不能和女儿时时面见,苏护便担忧女儿的一举一动,遇着算命摆卦,解梦推背的摊点,他必去相问女儿前程全家命运,闻喜则兴高采烈,遇悲则垂头丧气,行程中,直似王家选妃的礼仪,勤兵护卫,辎重粮草,臃肿不堪,行动不能迅速。如此一来,这一行人马拖拖延延,许多天方到了朝歌。由报事的官员,上奏了纣王。
纣王苦等了多天,得到消息大喜过往,宣其上朝觐见。
君臣调笑之间,尤浑常把苏妲己夸的人间少有,世上无双,纣王便朝思暮想,想着这画上也少有的人儿究是什么样儿。
这思念起来的滋味不好受,直把纣王的魂儿都勾丢了,就连三宫娘娘那里亦不常去。三宫娘娘亦知君王与尤浑费仲之间的鬼把戏,虽皆有怨言,然均不敢明言,只能以肢体作抵制,纣王品味时,常常感觉索然无味,窥也不如初现,即使再与尤浑费仲玩耍取乐,亦是感触颇多,不似先前带劲。旦夕间,更是想着被尤浑捧为世间少有的苏妲己。
心挂美人的到来,纣王就一早一晚派人打探,当报事的人回话,苏护父女到了朝歌,纣王至夜不能眠,天起五更,即问有司,找推卦,焚香沐浴,斋食素衣,盼望来夜好事,一切停当,即来早朝。
至晨,钟鼓齐鸣,百官俱来,纣王登临宝殿,那殿堂当真是金碧辉煌,九间大殿,七十二条金龙盘旋于上,文武齐立左右,文有商容,比干,杨任。武有武成王黄飞虎,殿前大将军殷破败,雷开,另一边还有微子,箕子等王爷。龙椅两侧,有当驾的官员两个,嫔妃一十二名。
纣王坐於龙塌之上,早有当驾官员上前,曰:“有奏章者出班,无事退朝。”
当即,有午门官前来奏曰:“有冀州侯苏护,进女请罪,现在午门候旨。”
纣王闻听,即刻宣苏护进殿,苏护得旨,身着灰袍,低头走进金殿,口称:“大王,罪臣苏护,见驾来迟,死罪,死罪。”
纣王见苏护低头,规矩极严,本不想对他太过,然尤浑之语还在耳边。“大王,苏护乃奸滑之徒,对他得狠一些,可治死罪就不要留活口,否则,他不但不能彻底臣服,又会耍出什么花招,倘若他说女儿已经许配了人家,倒把大王挪上不义的地位,让天下人看大王的笑话,以为大王是色中饿鬼,强夺民女。”
各位看官,书到这里,需要交代一下,纣王此时还是不到怎么坏,谁也不是天生的坏种,对不对,只是受了尤浑的挑拨,他的心方才开始浮躁。
且说纣王想起尤浑之语,就庄严起神色,对苏护道:“大胆苏护,去年岁末,各路诸侯都来朝奉,拜偈君王,独你不守朝制,不来拜偈,感情你是生了反叛之心?寡人着北伯侯拿你是问,你竟敢拒抗,迟迟不来,这些都当是死罪,来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当下,就有殿前武士过来,把苏护给绑了。苏护吓得是魂飞胆跳,大嚷起来,道:“大王,罪臣不来有原因。”
“啊,什么原因?说来听听。”
“这、、、、、、”
若说是得罪尤浑,到尤浑府上送礼受撞,反把这小人抬起清名来,自己倒落了行贿之罪,苏护犹豫起来,当他的目光再飘向尤浑时,尤浑就插嘴了。“苏护,你别是想推卸什么责任,不要枉做狡辩。”
尤浑一心想报仇,无所其极,在纣王面前,夸赞苏妲己,似乎就连他们之间的勾当,这妲己也能兼通。而对于苏护苏全忠,尤浑则恨不能哙肉喝血。
“你,你,你?小贼。”
苏护毕竟不敢在金殿上多说,他深知此行的艰辛。
“我,我什么我?据实回答大王,否则,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尤浑挡在苏护之前,两下里目光相斗,苏护败了,低下了头,想好的辩护之语都已经忘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