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劳家窝棚(1/2)
鬼子退了下去,韩先楚才注意这个村口工事,竟然就是村口拦了一道沟,和两边的院子全都不通。
立马让那两个自卫军战士向两边院子喊叫,让把壕沟挖通了。
韩先楚自己挖了两锹土,看看那几个战士,把土扬到前方。便告诉他们,不要只保护前面,前面的土够多了。敌人有掷弹筒和迫击炮,后面也要把土堆起来,保护后背,不要被炸到。正在说着话,他瞥了一眼鬼子,发现鬼子鬼鬼祟祟百十来个人又往上摸,还有很多鬼子拿着掷弹筒,急忙拿起步枪喊:“快打,打那些掷弹筒兵!让两边院子开火!”
正在紧张射击企图阻止鬼子接近的时候,身后飞来了迫击炮弹。一个警卫员喊:“首长!60炮!我们自己的60炮!”
一排6发60炮弹打进鬼子人群爆炸,紧跟着就没点了,一排一排的60炮弹飞过来。
韩先楚看鬼子都趴在地上躲避弹片便对一个688团的警卫员说:“小王,你在这里指挥修工事。和两边院子挖通,工事前后方都要加固!”
“小雷,我们走!”韩先楚趁着鬼子被弹片压制着不敢抬头,拉起另外一个就跑。
回到指挥所,一进门就看见了于焕文和蔡家永向他敬礼。
蔡家永笑着对他说:“团长,我就知道你一打仗就往前跑,所以我们一到就用60炮支援一下。大炮我没敢用,等您的指示。”
“好好,不用就好。我正好担心你用大炮把他们吓跑。到时候连汽车也不要了,拼命跑路。那就麻烦了。对了,你最好的连是哪个?4连?”
“是4连。”
“叫他们去,立刻夺回那个坟地和独立院落,然后挖阵地固守。另外派一个连到马邱去,加强那里的防御。石家庄的鬼子应该很快就到了。”
吩咐完游击大队,韩先楚又对陈安平说:“参谋长,我带一个小组,马上到右侧找个地方,我要看着战场指挥。给我带上电台和电话。有电话线吧?”
“有,可是参谋人员……”
韩先楚对马司令说:“老马,你有参谋部没有?”
马玉堂有点不好意思,东北军出来的军官,拉起一个支队还没有参谋部,他说:“韩总指挥,我们队伍还刚刚建立,一边正在扩大,一边还缺人缺干部呢。我都托吴司令打报告向山区要干部了。不要说参谋,政治部干事,后勤部干事,什么都缺呀。”
“那也请你抽调几个有知识有文化的过来,这么大的仗没有参谋人员不行。等吴司令的分区司令部到了,他们还可以回原来部队的。”
“好。那韩司令建立右侧的指挥部,要几个参谋呢?”
“两个吧。最好现在就有。”
……
如果用一条直线连接赵兰庄和马邱村,直线的正中央略靠南边的农田里有一块坟地。坟地南边是个一家人住的窝棚式的小院落。里面住着一户守墓的人家。
守墓人劳世贵51岁,靠着院外地主家租给的三亩薄田养活一家人。劳世贵穷,38岁才娶上一个守寡媳妇劳佟氏,劳佟氏嫁过来时候才26岁,正好比劳世贵小一轮。穷女人营养不好。劳佟氏不大会生孩子,老大是姑娘,已经远远嫁到了深泽,一年也回不来一次娘家。老二倒是个小子,叫劳万德,是个10岁的孩子。
西钓鱼台响起枪声的时候,劳万德正在地里砍玉米杆,家里没柴火了,穷小孩干这点农活很平常。劳万德听到枪声,急忙跑到坟地南边手搭凉棚瞭望东方。好一大队鬼子的汽车!好一大队鬼子像蝗虫一样扑向西钓鱼台!
“爹!娘!西钓鱼台那边鬼子来了!好大一大队!”
劳世贵听了,急忙爬上院墙的梯子向西钓鱼台方向张望。
等他下来,劳大娘问:“他爹,怎么样?”
枪声越来越紧了。按说兵荒马乱的年头劳万德也遇到过,不至于有哪个兵会对守墓人怎么样的。
可是劳万德拿着柴刀站在那里抬头看着爹。
劳世贵几秒钟之内就做了决定,为了孩子,先躲起来。于是三人连忙收拾东西,准备到深泽去投奔姑娘的婆家。
劳大娘正收拾东西,忽然心血来潮:“他爹,咱那十几斤白面拿上吧。多好的白面,到闺女家还能包饺子呢。”
小劳万德听了说:“娘,深泽那么远,咱路上吃啥呀。娘,给俺烙几张饼带着算了。”
劳世贵着急,“哎呀,小孩子怎么不懂事,你看到鬼子打到西钓鱼台了!”
可是劳万德想着香喷喷的白面烙饼,馋了。就出门揪了几棵葱回来说:“爹,娘,鬼子还远呢。一时半会儿到不了咱这。还不如烙成葱油饼带着吧?”
说着就剥葱。
大娘也说:“他爹,烙几张饼能有多长时间呀。”说着就把面倒进盆里和起面来。
劳世贵“嗨”了一声,“好吧,你们要烙就烙个够,万德再和点棒子面,烙二十个贴饼子带着路上吃,我收拾咸菜疙瘩去。”
说完也不理他们娘儿俩,自顾自收拾东西去了。
就在他们烙完了白面饼,想开始烙玉米饼的时候。离他们不远的赵兰庄前忽然发出猛烈的射击声和爆炸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