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高句丽宫议(2/2)
“所有人都武装起来?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说的意思是包括老幼妇孺吗?”
高男武这么询问着乙巴素。
“是的。”
乙巴素点头着。
“这怎么可能呢?”
高男武惊讶着。
“如果不行的话,那么我们最好避开汉军的攻击。在我们的领土都是山川,延绵上千里,如果我们有意避开汉军的话,那么汉军还是拿我们没有办法的。”
乙巴素则这么向高男武说着话。看来他开始说的那些话都是抛砖引玉,他真正的目的就是叫高男武带着高句丽举族迁移。
“乙巴素,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们高句丽在此立国二百余年,这里可是我们的基业,岂能说走就走的!”
高拔奇此时朗声这么大叫着,而乙巴素则缄默不语。
“乙巴素,难道我们就别无他法了吗?难道这回我们就不能像先祖一样击退汉军了吗?”
过了一会儿,高男武这么忧虑的向乙巴素询问着。
“公孙瓒此人有白马将军之称,近来东扑灭乌桓之乱,北击杀鲜卑东部大帅,又听闻他在中原还曾经兴兵讨伐过汉庭相国董卓,逼得董卓挟帝西迁。以中原之人盛、董卓相国之高位,也不敌公孙瓒,被逼得挟持皇帝迁移京师。若我们高句丽不全国为兵,是很难敌得过公孙瓒的。”
乙巴素这么宛如平时一样一字一顿的说出了他对公孙瓒的看法,而高句丽朝堂上众人又都缄默不语。
“哎!——,乙巴素,你说得很对!汉人的兵力太强大了!但是我决不能成为我们高句丽史上第一个放弃这快祖宗基业的王。”
高男武此时长叹一声这么说着,看来他是决定要固守迎击了。
“故国川王,就算我们这时离开了家园,而我们这里都是山川,且无良田,对汉人并没有什么用。他们迟早会退兵的,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待我们在他处安顿得当,并且积蓄力量后再回到这片土地重整家园。并且,那汉人的国家近年来频频征乱,只要我们这时避开了那公孙瓒,估计他以后都不会再有时间来找我们麻烦了。”
乙巴素这么向高男武建议着。
“是呀!故国川王,相国说得很对!只要我们此时避开了汉人,以后这里还将是我们的。”
晏留此时赞同着乙巴素的话这么说着。
“乙巴素,你的话我明白了!但是我也说过,我不想成为高句丽史上第一个放弃这块祖宗基业的王!”
高男武此时这么先是否定了乙巴素和晏留的话。
“高延优,现在我命你带所有尉那岩城的女人和孩子走。而我则留下来于这块祖宗之地共存亡!”
然后高男武这么下着决心的说着。
就在这次高句丽尉那岩城王宫的议事后,高延优按照高男武的命令带着尉那岩城里所有的女人的孩子潜入了茫茫深山之中,而高男武则领兵进到大水前的纥升骨城防御汉军的来袭。
——————————我是分割线——————————
我书里没有写关于棒子虚构的高句丽坐原战役,因为根据历史记载: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灵帝建宁二年,玄菟太守耿临讨之,斩首虏数百级,伯固降,属辽东。(嘉)平中,伯固乞属玄菟。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三新大王——
四年,汉玄菟郡太守耿临来侵,杀我军数百人,王自降乞属玄菟。
八年,冬十一月,汉以大兵向我……婴城固守,汉人攻之不克,士卒饥饿引还,答夫帅数千骑追之,战于坐原,汉军大败,匹马不反,王大悦,赐答夫坐原及质山,为食邑。
怎么看高丽本纪这段都像虚构的,因为在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前,耿临是战胜者,这点在双方史书里都是明确记载的真实事件。唯独发生在熹平元年(公元172年)的事件双方记载有出路,且不说《三国志》成书比《三国史记》早,并且还已经不是汉朝人写的,不需要为汉朝遮羞。但看以下《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里面记载公元169年之前的文章——
宫死,子伯固立。顺、桓之间,复犯辽东,寇新安、居乡,又攻西安平,于道上杀带方令,略得乐浪太守妻子。
以及《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三新大王,里面记载公元169年之前的文章——
新大王,讳伯固……谨拜稽首,请即尊位,于是,俯伏三让而后即位……
二年,……仍封为让国君,答夫为国相……
三年,……祀始祖庙……
四年,汉玄菟郡太守耿临来侵,杀我军数百人,王自降乞属玄菟。
五年,王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将兵助玄菟太守公孙度,讨富山贼。
且不说为什么这新大王本纪里没有记载他高伯固数寇于辽东郡,攻掠西安平,杀带方县令,得乐浪太守妻子的辉煌战绩。好像在《三国史记》里高句丽前一年还和玄菟太守耿临干了一仗,并且自降乞属玄菟,其记载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
不过在《三国志》里记载——
公孙度之雄海东也,伯固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助度击富山贼,破之。
和《三国史记》里的“五年……”一段吻合,说明当时中国可能不知道高男武继位一事,却准确的记载了公孙度称霸东北一事,虽然也可能是棒子意淫出来一个王说不一定,毕竟不是同一个民族和相隔上千年写的史书。而再加上《三国史记》里的“五年……公孙度……”字眼,所以应该是《三国史记》记载混乱。不过我书里却用了《三国史记》的这段内容,因为我需要人物刻画。
并且还要说的是,《三国史记》里高句丽的形象非常的高大全,而其所书除了《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里的“宫死,子伯固立。顺、桓之间,复犯辽东,寇新安、居乡,又攻西安平,于道上杀带方令,略得乐浪太守妻子。”这一段以外,均和《三国志》相同,真令人怀疑其是不是照着《三国志》YY的,只是将这段“宫……”一段修改成了高伯固和高男武两次在所谓现在不知道在哪个地方叫坐原的地方击败汉军的坐原战役。并且还要说的是,高句丽是山岳之民,居住在深山了,并且《三国志》记载他们并无良田,他们哪里来的几千骑兵?
所以坐原战役我就没有写进我的小说里,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坐原在哪里,也无法写出高句丽能在森山老林里变出数千骑兵来。
还要说的是高句丽是扶余人的后裔,写书的高丽是辰韩新罗的后裔,在历史上则受高句丽的欺压,而他们同种的马韩则叫高句丽同源的百济灭国了,并且同种弁韩也因为高句丽出来的扶余贵族的统治而改名伽倻。所以说他们这种杜撰,就好像是晋朝人在盛赞五胡乱华一样令人不可思议!因为他们要是被打败而统治了像是满蒙那样还好说,但是,在历史上这些高丽人可是通过和中国的结盟成为朝鲜半岛最终胜利者的。
我发觉棒子这个民族太有爱了!他们竟然盛誉一个侵略自己,还被自己打败的外族,并且还甘心认这个外族为祖先。囧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