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曹家众将(1/2)
由于是乔瑁发的檄文,所以群雄第一站便是乔瑁管领东郡治所濮阳。
公孙瓒整顿三万兵马往濮阳进发,途经渤海时根据情报得知那袁绍已经带兵去了濮阳。不过那袁绍在浮阳城为了防范他,竟然留下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和袁绍在邺城带来的颜良、文丑这两员大将,以及董昭这样的智谋之士。
并且在路途上公孙瓒知道那韩馥和袁绍因为他散布的谣言,使得他们已经互有了防范。而韩馥本来就不想反抗董卓,他还怕袁绍起兵,便派遣几个部郡从事驻勃海郡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但是很快桥瑁就冒充三公名义发檄文和书信给各州郡,历数董卓罪状,使得他很被动。
“如今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
韩馥接到檄文和信件,召集部属商议,他向大家这么说着。而从韩馥的话中,可知袁绍在韩馥心目中的份量几与董卓相仿,并且自然而然的认为能和董卓抗衡的人只有袁绍,而这也是当世士人的看法。因为袁绍代表的是四世三公,是当世士人社会的领袖世家,是当世汉时贵族社会的高端。
“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
而此时他的部下治中从事刘顺,则这么向他义正言辞的说着话。
韩馥立刻语塞,脸有愧色。而他迫于形势,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并且和他一起带兵赶赴濮阳。
接着公孙瓒行军半个多月,到达了濮阳城外,并发觉这里已经有不少诸侯的兵马驻扎在外,各路诸侯征旗迎风招展,联营二十余里,加上他的兵马足有三十多万兵马囤积在此。
“天呀!这些军营里都是你们汉人的兵马吗?你们汉人光军队就有这么多吗?并且都像将军你的军队那样威武吗?”
麻衣诺看到连绵在一起一望无际的军营,这么惊叹的向公孙瓒这么询问着。
“现在这天下汉人足有近两千万人,这里的军队不过是百分之一二而已。而在一百八十年前当王莽篡汉统计天下人口时,我们汉人足有近六千万人。只可惜这天下至王莽篡汉后没有天平过!也许要是那王莽不篡汉而立,这天下就不会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
沮授此时感慨万千的向麻衣诺这么说着话。
“我以为我们委奴国现在因为战乱过得很苦,想不到上邦这样强大的如神明国度一样的地方也是这样,看来在这个世界上哪里都没有乐土啊!不过就算是这样,上邦还是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在我们邪马台国别说是士兵,就连总人口估计也不会有三十万的,我回去一定要让天照大神统计一下我们的人口,看看我们有多少人,不过哪得费多少绳子啊!”
麻衣诺听到沮授的话也发出这样的话感慨着,却引来了沮授和郭嘉的笑声。
“公与、奉孝,你们笑什么?”
此时公孙瓒莫名其妙的向沮授和郭嘉询问着。
啪!
郭嘉展开折扇,轻轻在胸前这么扇着,看来是他打算说话了。
“主公,这结绳记事记载于上古黄帝之时,后来黄帝的大臣仓颉造出了文字,我们的祖先才不结绳记事了。现在连胡人和蛮人现在都使用我们汉字来书写和记事了,想不到这些委奴人还这么原始,竟然还在用结绳记事!所以我和沮授才如此大笑的。不过,嘲笑人是不对的。”
郭嘉此时这么笑着说着话。
“呵呵!……”
“哈哈!……”
……
听到郭嘉这么说,众将不由得也都笑了起来,忘记了郭嘉的告诫。
而沮授则善意的向那麻衣诺保证说要教会他使用汉字,并告诉他说仓颉就是濮阳人,所以这是他们邪马台国与汉字的缘分,让他能够学习汉字交给他们邪马台国的人学习。
接着待公孙瓒留下公孙越、沮授、高览布置营寨后,便领着自己的儿子公孙续和郭嘉、刘关张进了濮阳城。
“伯珪,你终于来了!”
当公孙瓒进到太守府后,第一个欢迎他的竟然是曹操,并且还亲切的用字来称呼他。
“孟德兄,别来无恙啊!”
公孙瓒向曹操笑着这么拱手说着话。
然后公孙瓒与群雄一一拱手相互寒暄了一遍,然后他才发现除了孙坚还在辛苦赶路外,他是最后一个到达这里的。并且在群雄和公孙瓒寒暄后便一个个面色凝重,一点没有会盟的豪情壮志之情。而公孙瓒则靠近曹操坐在了一起,并且要值得说的是他们现在都坐在了椅子上,不过却不是东北货,因为这椅子太容易仿照了。
“伯琅,刚才洛阳来信说董卓灭了洛阳袁氏满门,自太傅袁隗以下杀袁家五十余口,这董卓也太狠了!自此袁家二子恐怕将和董卓不死不休了!”
曹操见公孙瓒不了解现在群雄为什么如此忧虑,便向公孙瓒这么解释着。
“哦!”
公孙瓒则这么应了一声。
老张的心声:不死不休?就这两个瘪独子能和董卓不死不休?打死我也不相信啊!
谜之音:老张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他可是知道评书里的历史的,在历史里那袁绍和袁术可是对付董卓最不积极的两个人。
这次诸侯齐聚在一起,实际上就是为迎接公孙瓒而来,但是因为袁绍和袁术接到消息死了亲人,所以使得气氛很是阴沉。然后大家便寒暄了几句,各自离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