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朝堂议事(1/2)
从军器局回来后,刘焕就着手处理朝中一些事宜,虽然这些事情自己是势在必行,但像开海禁等事情,还是要在朝堂上提一提的,过过场也好。第二天早朝时,由于事先早就安排好了,孙承宗出列上奏道:“启禀皇上,多少年来,我大明每年的税收都才那么一点点,致使国库存银不足,难以维续朝廷繁重的开支,甚至就连辽东的军饷粮饷都难以供给。两京一十三省,这么大块地,这么多人口,税钱都到哪儿去了?”
说着,孙承宗抬头看了看刘焕,接着又说道:“老臣觉得,这不是正常的情况,其中肯定有猫腻。据老臣所知,从万历后期开始,田地兼并严重,各省各地的流民渐渐地多了起来。各地的州府长官也都瞒报人数,以及田地,致使上报到朝廷的数据要远远小于实际。”
孙承宗刚一停顿,钱谦益就上前抢着说道:“启禀皇上,微臣不是很赞同孙阁老的说法。几年来,全国各地的流民是多了起来,但这只是天灾引起的,跟田地兼并没什么关系。还有,微臣认为,每年的税收之所以这么少,一方面是因为天灾,还有一方面是由于人口流失严重,所以造成了难以征收的局面,收上来的税银也就相应的少了。”
钱谦益原本就是江浙一带的人,也任过江南等地的地方官员,见惯了各地的土地兼并,而且他本家就是土地兼并的受益者,又怎么会让这件事情沾上污点,给自己抹黑呢?
还有就是,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东林党的领袖,现在阉党已灭,凭自己的身份,铁定是会入阁的。但结果下来,皇上居然把几个老臣给拉回了朝廷,还有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官,愣是把自己给晾在了一边。钱谦益的心中有些愤愤不平的,皇上这也太瞧不起他们东林党了,定不让这件事情轻轻松松地通过!
刘焕对这钱谦益没什么好感,这其中有柳如是的原因,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因为钱谦益这个人的名利气太重,加上对历史的参考,自然而然地就把他给扫出去了。
没有理会钱谦益的话,刘焕对孙承宗说道:“孙爱卿接着往下说,这些事情朕也都有听过,但朕想要知道怎么去解决,总不能就这么放任不管吧?”
孙承宗瞥了一眼站在自己旁边的钱谦益,继续说道:“回皇上的话,老臣还觉得,朝廷对商人征的税太少了,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上就没征什么税!好多大商号的财产都快赶上国库的收入了,这怎么得了,再这样下去,朝廷哪来的威信,怎么治理各地府衙,没饷银了,又怎么统帅各地军队,时间久了,就乱了套了啊!”
刘焕刚想说话,那钱谦益又上前去抢着说道:“启禀皇上,微臣认为孙阁老言过其实,问题哪有那么严重。商人本来地位就低下,低税只是一种保障,好多商人还过着很朴素的生活呢。乱套?微臣看,还远远到不了那种地步的吧!”
“钱大人有真正了解那些商人的本质吗,还是在睁眼说瞎话?”孙承宗毫不客气地回击了过去,紧接着继续说道:“商人重利轻忠义,据老臣所知,竟然还有少部分商人私自运出铁器等资助鞑子,以换来利益。哼,没什么好说的,老臣认为,必须要对商人增税,好好整顿,绝不能放任不管,这样才能改善朝廷现在这种不利的局面。
增税,这怎么可以,要知道,他钱谦益的家族里可也是有在暗中从事商业活动的,而且家产的大部分都是由经商当中得来的,他怎么能赞同这个提议呢!
钱谦益再一次上前去说道:“皇上,孙阁老的这些话有失偏颇,是不是真的还值得怀疑,就算是真的,那也不能以一盖全啊!商人低税,那是从太祖时期就传下来的,太祖爷英明神武,后人们又怎么可以违背祖制,去推翻太祖的伟大决断呢?”
温体仁和周延儒等人也都提着心偷偷看着刘焕,不知道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会怎么处理。因为有共同利益在,现在和钱谦益也是在同一阵线了。所以听到钱谦益这么说,两个人也跟着说道:“皇上,臣等也认为钱大人说的对,此事还是稳妥点比较好。”
两个人他们其中好多人都跟商人有关联,家族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人从事商业活动,所以特别关心这件事情的处理。
几个家伙居然把朱元璋的牌子都给打出来了,真是顽固!不过看得出来,既然连这个都说出来了,其实也就没什么其他的招数了。
刘焕淡淡地看了扫了他们一眼,说道:“那钱爱卿认为,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