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给大老板当顾问(1/2)
逛回小什字的时候,周家欣打量着自己家的商铺,就从杂货店的生意试着作起来吧.前世为了找个好工作选学的营销课,有的是点子把商铺生意作旺,再说还有实习的经验不是.
主意定了,又仔细想了半天.吃晚饭的当口,周家欣边吃边若无其事地说:"老汉,歇息这几天我来照看铺子的生意哈."周彬益没吭声,估计没反应过来.老妈倒吃了一惊:"你来照看生意?你娃先前酱油瓶倒了都懒得扶起来.少搞灯哈(重庆话的意思不要装怪)好生将息几天,回小龙坎上学去.课别落得太多."老汉也醒悟过来:"猴崽子,瞎扯啥子哟.做几天生意?快滚回去念书!"
周家欣少爷脾气发了,把碗一扔不干了:"这不是商量嘛,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我看你们作生意好多年了.反正这几天没事我告一下.要不然我就不去读书了."只准你发少爷脾气?周彬益的老爷脾气也被整发了,心火一下窜上头,吼道:"不去读书了?学不到本事,找啥子活路来干,喝风吃雨啊!"老娘看两个杠子头就要呛起来,忙东说西劝,整了半天.最后作了和事姥,"行嘛,娃儿,明天你跟妈看铺子."周家欣瞅了一眼老汉.周彬益还有点气没消:"这几天耍完了,快回小龙坎技校读书哈!"看这意思是通过了.毕竟是独生儿子,要耍就耍几天,也不至于把铺子搞黄了啥.周家欣这才端起扔下的半碗饭,笑眯眯地大口吃起来.周彬益夫妇互相对视了一眼,都被这小子弄纳闷了:真是摔得有问题了?怎么一点都不像原先万事不问懒得要命的娃儿.
回到住房里,周家欣找出纸笔,先把思路捋一捋,埋头疾书起来.老妈走进的时候,也没惊动他.周家欣的妈,周彬益的堂客(重庆人对老婆的称呼)叫宁惠,那原先是长生桥一户大户人家的女儿,端庄秀丽,有点文化,待人处事在小什字这一带是人人竖大拇哥.人到中年的老板娘,清秀中更是平添一种成熟的风韵.
一杯清香的老荫茶(西南地区爱喝清热去暑)端给儿子.周家欣边喝茶边递给老妈一张纸."两江万家便利店"宁惠念道,"哦,是比自己原先的周记杂货铺要响亮.想改铺面的名字?""是啥!小什字这一带正处在重庆上下半城的交界面,离水码头很近,来进货的郊县和临近省市的中小客商无不汇集于此,因此货铺众多.妈,你看啊,单我们这一边街上:周记,李记,刘记名字千篇一律,货物大同小异.走一圈分不清,名号响亮,人家才记得起你!"不说别的,名字就要响亮.前世商家使人视觉疲劳的广告宣传,花了那么多钱哪个不是想把名号打响.至于以后,再扩张圈地,搞连锁加盟的什么的,现在不能谈,也没条件.说出来别把老板娘给雷倒.两江万家便利店,不仅要牌子响亮,还要有竞争力.竞争就是弱肉强食,愚败智胜.我们可以以一贯坚持的平价方式定位大众批发;以时常搞一,两种货物的低价与一点小赠品吸引人潮.客走旺家嘛!当然,货品必须要全,要新,要好,做到人少我多,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平我优.凭这后世重庆朝天门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精华商战方式,还不独树一帜,面貌一新,材源茂盛达两江!
周家欣侃侃而谈.宁惠的眼是越听越亮,脸上笑眯眯心里甜滋滋.好多生意作法自己也有感觉,不过听儿子这么一仔细介绍,原来有这么多道道.在学校里学了点东西嘛.周家欣一楞,老板娘高兴的糊涂了,小龙坎技校学得?母子俩一直摆龙门阵到夜十点了,宁惠才在周彬益的催促中离开.
第二天吃了早饭,周彬益要带周家欣一起去进货.乖乖,周老板肯定是被老板娘吹了枕头风.周家欣心里是乐不可支.要去进货的大老板当然现在出名还是在重庆商界.不象后世在山城重庆人人如雷贯耳.他正是林萧号恩波早年起家挑担卖汤圆人送外号林汤圆.他早就不卖汤圆了,这几年间妙手频出,指东打西,纵横驰骋江湖,已是重庆百货批发业俨然三大巨头之一,隐隐还有超越独霸之势,越发红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