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最漫长的五年 > 333章 百花油和入洞证

333章 百花油和入洞证(2/2)

目录
好书推荐: 天心怒 修真者在异世 天医星宗 异界之华山弟子 薄情王爷下堂妻 巫道轮回 重生之步步仙路 御集团:误惹花心大少 倾宸 重生狼孩难养

在重庆城用来轮渡的各式木船小舟上,也都钉上了铸有“南舟”字样的百花油的铁皮子商标。人们的视线里无时无处都充斥着百花油。说起来,这种广告宣传,费用还很低廉,属于现在称的小广告性质,但效果好得出奇。当然周大少团长也是现代城市牛皮癣的开山鼻祖。

没到半个月,整个川东地区几千万人,包括牙牙学语的小屁孩,妈老汉还没喊利索,倒把周大少团长的广告语说得有模有样的,不知道江南晓舟百花油公司的“南舟”牌百花油的人哪里找的到嘛

而百花油的销量也是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数目。使林汤圆、林雪儿终于相信周大少团长所说的药品行业就是个暴利的行当果然没有半点虚言:五五分账的何江南医生一个月下来,分到手上的就有十几万。这其实意味着周大少团长起初投资的一万元成本,几乎一天时间重庆江南晓舟百花油公司就赚回来了

而随着百花油的广泛使用,众口相传,自求名来名更扬,“南舟”牌百花油畅销全国,誉满天下。后来更是登堂入室,竟然获得世界博览会金牌,走向了全世界,享誉海内外。

与早已成名的万金油大王吴文虎一般,何江南医生及家族后来不仅富甲一方,更是靠着这小盒子的百花油,成为了全国声誉鹊起的百花油大王。

你周大少团长是很会赚钱,毕竟还得有些本钱啥。可是说到如今的重庆城里有些人赚钱,那更凶:属于坐地起价,做的就是个无本的生意。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随着小鬼子的飞机对重庆进行了几次空中轰炸以后,人们发现防空洞对于重庆人,特别是渝中半岛朝天门这一片地区的市民来说,就是关键时候救命的栖身处和避难所。

由于周大少团长连续两年多的常挖不懈的努力,至38年中,为容纳城市市民防空开掘的几条大隧道都先后完工:在渝中半岛重庆城最繁华的这一带,即周大少团长自36年刚起家就开始进行的所谓“O”号工程的重点区域内,周大少团长已经基本上把上、下城的山都挖空了:钱用了好几百万,大隧道挖掘长度达十余公里。可以容纳十几万常驻渝中半岛的重庆市民的防空需要。

周大少团长的这些大隧道,一共有十余处出入口,分别是位于嘉陵江边的千厮门、临江门;长江边的十八梯、较场口,朝天门附近的公园路、半边街(即今天的新华路)一带。周大少团长专门组织了专门机构,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这些大隧道。

由于重庆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身份证管理制度(这个还是周大少团长的“功劳”,也是日后他娃惹人争议最多的一个地方),对于这些防空大隧道的使用,经过周大少团长与重庆警备区司令李根固中将和重庆市长李广坤的商议,采取了重庆市防空委员会给这些防空大隧道附近的重庆市民免费发放“入洞证”的作法。

也就是说,只要有重庆防空委员会发的一纸“入洞证”,任何人就能进到周大少团长修筑的这些坚固、安全、通风良好的防空大隧道里。

这样一来,周大少团长出于有序管理的目的,通过重庆防空委员会发出的凭着身份证免费领取的“入洞证”,竟然变成了重庆城一种“有价证劵”,在黑市上非法流通起来。

有些“神通广大”人的有办法获取多张“入洞证”,那就可以用来换取钱财。随之出现的,竟然在渝中半岛的公园路一带自发形成了一个倒买倒卖这种“有价证劵”的非常兴旺的黄牛市场。

以至于一些普通的重庆渝中半岛市民,也眼红这种暴利:一张凭自己身份证免费领取的“入洞证”在这里竟然能够换到十几二十几元钱于是纷纷把自己的“入洞证”卖了,不知道下次小鬼子的飞机轰炸时他们往何处去?

在笔者所知的人类历史上,大概也只有咱中国,才会有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典型的要钱不要命

说起来那些听闻此事的驻重庆的外国人都不敢相信,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在看过这个兴旺异常的倒买倒卖”入洞证“牟利的黄牛市场以后,这些外国人只有一个劲摇头。

听取了军情处赵辉处长的汇报以后,周大少团长气得破口大骂,

“日他仙人板板的哟,还有这种事情啊,老子真是长见识了

那些把自己‘入洞证’卖给了黄牛党的重庆人,下次小鬼子轰炸,坚决给老子堵在防空洞外不准进不要以为我就生怕他们遭炸死了,自作孽不可活。

老赵,你带军情处行动队的弟兄们把那些情况都掌握了的黄牛党给老子全抓了,推到江边边上去打靶杀鸡骇猴,看谁以后还敢干这种要钱不要命的事情。”

“老队长,可能不得行哟据我们调查,这里面,重庆警备区司令,蒋光头派到重庆来的李根固中将,就有好几个手下悄悄在指示人做这个无本生意。

莫得重庆警备区的纵容,花园路黄牛市场莫得这么兴旺的。也就是在他们的操纵下,现在一张渝中半岛地区的‘入洞证’,炒到几十元、上百元一张了足当普通人三个月工钱了。是令人气愤。

不过,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动这些喽啰容易,得罪了后面的大神,特别是掌握了重庆城生杀大权的李根固中将,他是不得善罢甘休的。对你不好”

“嗯,老赵说得有道理。我也是有些气到了。这个事情还要想出一个稳妥的办法才行。

其实黄牛市场的存在,主要还是因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所致啊。随着西迁工作接近尾声,重庆城一下子就涌进来五六十万的人。我当初只考虑到给他们修住处,却把这些人也是需要防空的给疏忽了,怪我怪我

我们的防空洞建设是根据原先的城市规模修建的,在现在这种情形下明显滞后了。这五六十万人,小鬼子的飞机来轰炸,不可能把他们拒之防空洞外啥,真在坝坝上等着挨小鬼子的狂轰滥炸啊?

由于他们的临时身份证登记管理又是一个短时间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没有临时身份证,这些人又领不到‘入洞证’。他们多经历过小鬼子的飞机的狂轰滥炸,晓得防空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只有在黄牛市场上买‘入洞证’,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看来,只有一方面继续加大防空洞的建设,可以采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这几十万的人尽快稳妥安置下来。

另外,在现在这种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之下,也要着力打击这些猖狂的倒买倒卖‘入洞证’的黄牛党。咱明的不行,就来暗的,不妨制造些失踪啊啥子的……”

周大少团长说道。

赵辉处长连连点头:这少幺爸狠、毒,你个李根固,等着哭吧

说起来,不仅是一张防空洞的“入洞证”这么简单的,重庆城此时的社会面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然不可能是内迁来的民国政府和少数达官贵人,也不是各国的外交使团和新闻记者,而是五六十万的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外地人。

这些人大多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溯江而上来到了大西南山城---重庆。重庆本地人给了他们一个形象的称呼“下江人”(这里没有丝毫贬义或轻蔑哈,各位看官别拍砖)。

下江人中有军人、公务员,也有小商人、小业主,更多的却是沦陷区的普通市民和工人、学生等。这五六十万的人几个月内全涌进了重庆城,不仅是繁华的渝中半岛地区,整个重庆市区范围迅速向北、向西,向长江以南,嘉陵江以北地区扩展。

随着重庆城区的扩大,又有大量的四川各地的人们涌入这个战时陪都寻找机会。现在的重庆城仿佛一夜间就像吹胀了的气球,简直让人不敢相认。

累得心力交瘁的李广坤市长,终于是撂挑子不干了。你不干,有人干。却说四川省新任省主席蒋中正巴心不得重庆城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上。马上就把扔在成都行辕里打瞌睡的成都行辕主任贺国光调到重庆城,做了一个有名有实的重庆市长。

这下子,老蒋踏实了:重庆城,一文一武全是自己的心腹爱将。这些重庆的地头蛇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了。

新晋重庆市长贺国光一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直接冲重庆城像卢作孚、林汤圆、周大少团长等这些颇有影响的工商贸知名人士来了:开一个重庆新一届市府跟重庆工商贸知名人士的恳谈会

周大少团长一听就明白了:拉赞助的来了

(O(∩_∩)O谢谢各位书友大大支持)。

目录
新书推荐: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返回顶部